2025年,刚刚坐上国民党主席大位的郑丽文,接受了西方媒体《德国之声》的专访。
面对镜头,她一改往日的犀利与冲撞,三次强调“和平”的重要性,掷地有声地表示:“如果两岸不能回归和平稳定的关系,其他一切都免谈”。
然而,仅仅数小时后,在国民党全代会的就职演说上,郑丽文又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她脱稿宣誓,要带领国民党从温顺的“羊群”蜕变为凶猛的“狮群”,更令人错愕的是,她竟喊出了连赖清德和朱立伦都未曾轻易说出口的言论:“国民党和民进党一样,也没放弃用武力保卫台湾的决心。”
郑丽文的“双面话术”说给谁听?
郑丽文的讲话极有章法,其背后是针对不同听众的精准喊话。
那句“两岸不恢复和平,其他是侈谈”的核心论述,主要有三个目标听众。
第一个,是台湾内部渴望安定、厌倦对抗的广大中间选民。
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持续冰封,军事风险不断攀升,经济交流受到阻碍,民众对于“抗中保台”路线带来的实际压力感受越来越深。
郑丽文敏锐地抓住了这种社会情绪,将“和平”作为核心竞品,与民进党形成鲜明的市场区隔。
她在专访中巧妙地反问德国记者“全球有哪个国家愿意将GDP的5%用在防务上”,并直指台湾财政无法支撑如此高昂的军费,这番话语并非说给记者听,而是说给每一个为税收和民生焦虑的台湾民众听的。
第二个听众,是海峡对岸的大陆。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出对台政策可能趋于强硬的信号后,郑丽文抛出“和平论”,实际上是一种试探性的姿态。
她刻意在专访中回避了“九二共识”与“统一”等敏感词汇,只谈和平,这是一种“降噪处理”。
其潜台词是:先别谈复杂的政治前提,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底线——避免冲突,开启对话。
这既是向大陆传递“国民党仍是可沟通对象”的信号,也是在为自己争取战略空间,避免一上任就被贴上“急统”或“投降”的标签。
第三个听众,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选择在《德国之声》这样的西方主流媒体上发声,本身就是一种精心策划。
她通过质疑高额军费、点出美国军售“付款却拿不到装备”的实际问题, 向西方传递一个信息:国民党并非无条件追随西方的遏华战略,台湾的利益必须放在首位。
这是一种“小骂大帮忙”的策略,既表达了对西方某些做法的不满,又维持了沟通渠道,试图塑造一个“理性、务实、不好战”的国民党新形象,避免台湾彻底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而那番“武力保台”的强硬言论,目标听众则更为聚焦。
其一,是为了安抚国民党内部的深蓝群体和军公教基本盘。
这些人对民进党的“去中国化”和“台独”倾向深恶痛绝,同时也担心国民党在“和平”的旗帜下变得过于软弱。
郑丽文的“狮群论”和“武力决心”,就是向他们保证,自己绝不会是“软脚虾”,国民党依然有捍卫自身价值的决心和勇气。
其二,这是对民进党最直接的“话语权反抢”。
民进党长期垄断“保台”的解释权,将国民党打为“亲中卖台”。
郑丽文此举,意在打破这种垄断,宣告“保卫台湾”并非民进党的专利,国民党也有自己的方式和决心,从而在舆论战场上夺回主动。
拆解“朱立伦路线”,郑氏国民党的新棋局与老难题
郑丽文的系列操作,标志着她正试图拆解朱立伦时代“亲美、友日、和陆”的模糊路线,为国民党注入更具攻击性和主体性的灵魂。
朱立伦的路线四平八稳,但也因此显得被动和面目模糊。
郑丽文显然认为,在当前激烈的政党竞争中,国民党需要的是清晰的立场和强悍的战斗力。
这一点,从她的人事布局中可见一斑。
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乾龙、副主席季麟连,都是党内资历深厚、立场鲜明的代表人物,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而任命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为副主席,则是一步妙棋。
萧旭岑长期作为马英九与大陆沟通的重要桥梁,被视为蓝营中少数能与大陆建立互信的人物。
这一任命,等于是在“和平论”之外,建立了一条务实的、可操作的沟通管道,让她的和平主张不至于沦为空中楼阁。
在行动上,郑丽文更是展现了与前任截然不同的强硬风格。
面对赖清德当局就党产问题发起的司法诉讼,她没有选择息事宁人,而是高调反击,痛斥赖清德为“台湾地区的杂质”,并迅速宣布组建顶尖律师团,设立千万元新台币的专项基金,为受诉讼影响的党工提供法律和生活援助。
这一系列操作非常“圈粉”,直接作用于基层,让长期在民进党追杀下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党员看到了希望。
上任短短数日,党员新增超过1000人,这就是最直接的民意反馈。
然而,郑丽文的新棋局虽然开篇凌厉,但依然面临着国民党的老难题。
最棘手的就是是内部整合的挑战。
尽管马英九、韩国瑜等大咖到场力挺,甚至马英九感动落泪的画面传遍网络,但竞选对手郝龙斌、赵少康的缺席,依然暴露了党内派系间的裂痕并未完全弥合。
傅昆萁的党团总召位置由谁接替,也将是考验郑丽文政治智慧的下一道难关。
国民党这头“狮王”,能否真正指挥一群想法各异的“狮子”,仍是未知数。
还有,民进党的全面压制不会停止。
党产诉讼只是一个开始,可以预见,未来从舆论、司法到行政层面,民进党会动用一切资源对郑丽文和国民党进行围堵。
赖清德当局对“中央社”等媒体的管控,已经显示出其压制异见的决心。
郑丽文的“和平”路线能否在绿营强大的舆论机器下被民众清晰接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总而言之,郑丽文的上台,确实给沉寂已久的国民党带来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
她以一种极具冲突感的方式,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她既想让台湾民众相信她能带来和平,又想让党内同志和对手相信她拥有力量。
这盘棋局的走向,将取决于郑丽文接下来的每一步。
她能否将“狮群”的口号转化为真实的战斗力,能否将“和平”的愿景转化为可行的路线图,将是检验她这位新主席成色的最终试金石。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