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新闻中心 出手保下亲华派总理,蒙古国总统很明白,不能把政坛交给亲美派

出手保下亲华派总理,蒙古国总统很明白,不能把政坛交给亲美派

前言

在蒙古的政治史上,很少有谁能像赞丹沙塔尔这样,在短短几天之内,经历权力的冰火两重天。

四个月前,他凭着90%的高票上台,被视为中蒙关系新阶段的开拓者;四个月后,他又被议会以71票赞成、40票反对的结果推下台,理由模糊,过程突然。

就在外界以为命运已定的时候,一纸总统否决令,又把他从“前总理”变回了“总理”。

权力的斗争、外部的角力、经济的依赖、民族的情绪,全都在这场罢免与复职之间纠缠成一团,而它背后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沉浮,更是整个蒙古在中俄之间的姿态选择。

他是在动荡中接过总理职位的,前总理奥云额尔登因为儿子炫富的丑闻被推上舆论的断头台,贪腐指控让民众愤怒的火焰越烧越高,最终他黯然辞职。

前总理奥云额尔登

而赞丹沙塔尔被推到了台前,当时的青年失业率已经接近15%,通胀高得让市场里的牛奶价格一天三变,他没时间庆祝,只能立刻面对一个几乎停滞的国家机器。

他身上有一种蒙古政客少见的气质——冷静中藏着算计,他一上任就表态:要务实一点。

很多人那时没太在意这几个字,却没想到这几个字,后来成了他被罢免的导火索。

他改变了奥云额尔登留下的“第三邻国”战略,那种希望借助西方力量寻找更大安全感的路线,在赞丹沙塔尔看来,是一条走不通的弯路,他把方向盘一下子打向南方,朝着中国。

短短四个月里,他做了很多事:重新启动中蒙边界会议,加速解决口岸遗留问题;启动嘎顺苏海特-甘茨莫德铁路建设;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让中国技术进入蒙古口岸——引进5G通信和AGV无人运输车,原来需要两小时的煤炭查验,如今只要10分钟,口岸通关时间也从几天压缩到一小时。

然而,这些动作太快,也太“亲华”了,有人开始觉得不安。

蒙古政坛的线条原本微妙——一边是亲华派,一边是亲俄派,还有一小撮人,坚持所谓“第三邻国”理念,习惯在大国之间寻找距离感。

而赞丹沙塔尔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距离不是安全,而是浪费。

就在10月17日,局势突然转折,议会以71票赞成、4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解除他职务的决议,媒体只引用了四个字——“违反宪法”。但怎么违反?违反了哪一条?没人解释。

政坛的传言开始蔓延。有人说他得罪了矿业财团,确实,他上台后调整了矿产出口税政策,原意是增加财政收入,却让出口商的利润暴跌,矿业老板的怒气很快变成政治筹码。

也有人说,是他擅自任命司法和内政部长,触动了议会程序的底线;还有人干脆认为,这是一场更大力量的较量——亲美派与亲华派之间的战争,只不过场地在议会内部。

议长阿玛巴雅斯加兰被点名,是这场罢免案的幕后推手,他是“青年改革派”的旗手,口口声声要让蒙古“重新融入世界”,而他所谓的世界,挺明显,是指向西方的。

蒙古的政坛里,其实一直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界线:亲华是理性的选择,反华是情绪的出口。

历史的复杂让他们对中国既依赖又戒备,特别是在内蒙古问题上,反对派时常借民族情绪做文章,说什么“不要让中国控制经济”,而事实是,蒙古的经济早已与中国绑在一起。

到了10月20日,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动用了否决权,他宣布:议会的罢免程序违反宪法,决议无效。

国家新闻社的播音员在电视上读出那份声明,语气平静得像读天气预报,可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赞丹沙塔尔又回来了。

总统的选择并不是情绪化的,呼日勒苏赫再清楚不过,蒙古不能玩一场没有底气的政治游戏。

对华贸易占了蒙古外贸总额的90%以上,煤炭出口几乎全部卖到中国,2024年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150亿美元,这样的数字对一个只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是命脉。

更何况,中俄蒙刚刚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这条管道每年能给蒙古带来大约15亿美元的过境收入,几乎等于在草原上埋下一根金色的血管。

呼日勒苏赫知道,一旦现在转向,那些未来的数字将全部变成损失。

于是总统的笔,成了挡在政治风暴前的一块盾牌,否决的决定,不只是为了一个总理的官位,更像是一种理性——让蒙古继续留在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上。

从苏联解体到今天,他们用三十年时间才摸索出一种不倒的外交姿态——既不完全靠中俄,也不彻底倒向西方,这就是所谓的“第三邻国”战略。

可说到底,这条路从来不是笔直的,现实经济让他们逃不出中国的引力,蒙古超过60%的铁路指向中国,煤、铜、铁、稀土……出口的方向几乎都写着“中国”两个字。

当这些货车在边境线上排成长龙时,赞丹沙塔尔明白,任何政治口号都抵不过一车煤的重量。

从这场闹剧到总统的最后否决,蒙古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中蒙关系继续升温,“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也仍在推进。

很多人以为赞丹沙塔尔赢了,可他自己应该比谁都明白,在蒙古,政治从来没有赢家,只有暂时的幸存者。

结语

蒙古的政治风向从来随着外部风势而转,可地理与经济的重力让他们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总统的否决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一种清醒:在中美博弈的风口上,蒙古不能再赌。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下一篇
出手保下亲华派总理,蒙古国总统很明白,不能把政坛交给亲美派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