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在2025年10月21日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成为日本宪政史上首位女性首相。 她选择佩戴母亲遗留的珍珠首饰亮相就任记者会,这一细节让外界立刻联想到她常年崇拜的撒切尔夫人。然而这位被称为“女版安倍”的右翼政客,其强硬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立场,正面临内外多重现实的严峻考验。
政治妥协产物,弱势执政根基
高市早苗的拜相之路充满波折。 原本自民党与公明党的执政联盟虽在国会两院失去多数地位,但相加后距离过半数席位并不远,高市当选首相本无悬念。 然而10月10日,公明党因不满自民党对“黑金”丑闻的整改答复,宣布结束与自民党持续26年的结盟关系。
为突破困局,高市早苗密集展开政治斡旋。在最初想与国民民主党合作遭拒绝后,她转向日本维新会,最终以在政策上作出一定让步为代价,于10月20日与该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 两党结盟后在众议院获得231席、参议院获得119席的支持,但仍未达到稳定多数。
这种“凑票数”式的联盟构建方式,使高市政权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不确定性。 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合政权属“仓促联合”且为“阁外合作”,基础难言牢固。 高市在未来施政中不得不采取“自维+”模式,在具体议题上寻求与其他在野党合作,政策推行将面临极大阻力。
经济困境重重,政策自相矛盾
高市早苗提出“三支箭”经济政策:大胆的金融宽松、机动的财政支出、大规模的危机管理投资。 这些主张与“安倍经济学”一脉相承,她的当选一度引发股市“高市行情”,日经225指数连续两日收盘创历史新高。
然而日本当前的经济环境与安倍时期已大不相同。 日本正面临高通胀、增长乏力以及高政府债务问题。 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已经高达240%,而高市早苗仍主张增发赤字国债,称“在不得已情况下,发行国债无可厚非”。
高市早苗的政策存在内在矛盾。 她一方面承诺废除汽油暂定税率、提高个税起征点,以缓解民生压力;另一方面又主张大幅增加防卫开支,推动扩军。 这种既要减税让利,又要增加支出的政策,在政府债务极高的背景下难以持续。
对于通胀问题,高市早苗表示将支援亏损企业为员工加薪,探讨增加地方政府用于应对物价上涨的补贴资金。 但一些评论认为,一些企业可能经营不善而亏损严重,即使有税收减免也杯水车薪。
对美关系不确定性,同盟基础松动
高市早苗将日美同盟视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基石。 她在当选后明确表示期待早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以深化领导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然而这种依赖正面临结构性挑战。
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及要继续深化日美同盟。 但表面上的共识之下,政策协调存在潜在矛盾。 对于石破茂政府与美方达成的关税框架协议,高市持批判性立场,表示如果协议不符合日本利益,对重新谈判持开放态度。
在安保领域,高市的激进主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 她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并大幅增加防卫预算,甚至提出就紧急情况下在日本部署和使用美国核武器进行讨论。 这些过激行动可能引发地区紧张,不符合美国“以实力求和平”的地区战略目标。
特朗普政府预计本月下旬将访问日本,这将成为检验高市外交手腕和日美同盟成色的第一道考验。 但高市早苗与特朗普并没有密切的私人联系,也缺乏与其他美国高层的联系,这为未来的美日关系增添不确定性。
对华政策矛盾,务实对抗冲动
高市早苗被视为奉行强硬的对华立场,曾表示视中国为主要“威胁”。 她的政治实质是极端保守与民族主义的,在历史问题上有多次错误言行。
中国外交部在高市当选后立即表示,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 这一表态既是对中日关系基础的重申,也是对高市可能采取过激行为的预警。
经济依存度是制约高市对华强硬立场的关键因素。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日本经济深度捆绑。 日本经济界对维持对华经贸稳定的强烈诉求,迫使高市在具体政策执行时必须面对现实。
在短期策略上,高市早苗可能采取“战略试探”与“压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她将在历史、台湾等敏感问题上进行挑衅性试探,使中日关系进入“高危观察期”。 但在核心经贸与重大安全问题上,她可能保持相对谨慎。
传统上对华相对友好的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意味着中方失去了与日本执政党之间的重要沟通管道。 联合政府内部对高市早苗激进对华主张的牵制力下降,其采取消极挑衅对华措施的可能性相应提升。
区域外交困局,合作势头转变
高市早苗计划利用即将举行的东盟峰会和APEC会议,推进其“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 然而这一战略面临区域合作风向变化的挑战。
区域内国家普遍表现出更加务实合作的态度。 2025年5月的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各方明确表态要“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加强与中国经济协作”。 这种区域合作的主流趋势与高市试图推动的地缘政治竞争形成鲜明对比。
就连她寄予希望的QUAD机制(美日印澳),也出现了松动迹象。 澳大利亚要参加中国主办的亚太安全论坛,印度放缓了与日本的联合军演。 这种变化显示区域国家更关注经济协作而非地缘对抗。
高市早苗的右翼保守主张如果被落实到实际政策上,也将激化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 她在此次选战期间曾强调访日外国人频现不当行为,甚至声称“奈良公园存在外国人踢鹿现象”,这一言论遭奈良公园方面否认,引发批评和质疑。
国内民意分化,执政前景堪忧
高市早苗的执政基础不仅受到国会席位不足的制约,还面临民意的分化。雅虎日本10月22日最新民调显示,近六成民众最关心的是经济问题,关注外交安保的只有一成多。 这种关注点差异意味着高市将资源向扩军倾斜的做法与民众真实需求存在脱节。
在自民党内部,高市也面临挑战。 她的当选并非传统派阀协商政治的产物,而是自民党内部深刻裂变、基层意志“叛乱”的结果。 这使其政治基础既具有草根性,也面临着党内传统势力的潜在挑战。
“黑金”丑闻反映的“政治和金钱”问题涉及自民党内很多人的利益,其中支持高市的原“安倍派”就是“黑金”丑闻的重灾区。 如何处理相关问题是对高市的严峻考验,也直接关系到她能否维持党内团结。
日本民众对当前政府在物价上涨、老龄少子化、地方活力不足等问题上的应对不满。 而高市重提安倍时期的经济路线,主张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不过当年的“安倍路线”因其副作用在日本颇有争议,而且作为少数派在国会通过相关政策也并不容易。
近五年来,日本已经历了五任首相,不少日本民众担忧,日本首相“换得太频繁了”,不利于国家稳定。 高市早苗能否打破这一趋势,取决于她能否迅速团结自民党、赢回公众支持,并赢得年轻选民的认同。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