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中国新闻 中国的战争底层逻辑已经变了! 美专家: 中国武器研发已超脱西方体系

中国的战争底层逻辑已经变了! 美专家: 中国武器研发已超脱西方体系

美国《国家安全杂志》9月4日报道称,一位美国退役军事情报官员在93阅兵后评论称,不要盯着中国这次阅兵中展出的武器性能,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国在武器研发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维度——这是前所未有的,此前从未有过国家达到过这种高度!

中国已经不再依赖别国留下的技术路径,而正在建立一套以未来战争设想进行源头构思与系统集成的武器体系。更重要的是,中国这种模式正呈现出跨界融合特征,从科研院所到军工企业再到民用制造领域和数据训练的AI模型,全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全链路创新闭环。

艰苦卓绝的蜕变之路:从海湾战争开始

中国在军事现代化计划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但真正的变革应该是始于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中多国部队100小时就击溃伊军,-117隐形战机实施精确打击,B-52远程轰炸机投掷巡航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拦截伊拉克“飞毛腿”。精确制导炸弹和“战斧”巡航导弹,预警机协调作战等,看得全世界眼花缭乱。

中国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现代化作战的真正方向,之后中国在预警机,精确制导炸弹,巡航导弹以及远程打击武器方面下了狠功夫!同时也开始建设自己的数据链体系。1996年台海危机后,首次尝试建设跨军种数据共享平台。

2004年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开发第一代国产数据链系统,之后JIDS(三军联合信息分发系统)开发成功,主战坦克、战机、驱逐舰等跨平台实时数据交换,等到2014年时,DTS-03 数据链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已经超越美军的LINK-16。

同时期中国武器体系上研发也获得了突破,歼-10,歼-15和歼-16以及歼-20等不断装备,另外海军武器体系中的护卫舰、驱逐舰和055大驱,还有首艘航母辽宁舰和第二艘航母山东舰装备,陆军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以及自行火炮等装备部队。

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还出现了另一个特殊的领域,无人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发展,另外无人战车发展在这个时期开始的,AI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突破。中国从三军联合体系作战,开始向全域全体系作战方向发展。

2016年左右,美国也提出了强调陆、海、空、天、电磁与网络一体化的全域化作战概念,2018~2019年时美国的全域化作战理念基本已经成熟。同时推出了推动跨域作战和信息化融合的JADC2(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数据链。

从2022年起,JADC2 实验演习频繁进行,比如“闪电挑战”“数字世纪系列”,验证在多域作战中如何共享雷达、卫星、无人机、战机和舰艇的数据。2023年之后,美军将Link-16、Link-22等战术数据链能融入了JADC2架构。还将TTNT(战术目标网络技术)、MADL(F-35 专用链路) 等高带宽低延迟网络被整合进JADC2。

但是超出美国预料的是,美国尽管在全域作战理念非常完备外,在装备领域的互联互通以及全域化作战概念的末端装备远远落后于中国,从93阅兵中国展示的武器装备看来,美军的“全域化作战”的装备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了。

现在中国看待战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不再只想拥有一两种尖端的现代化武器,而是要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现代全域作战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对未来战争的主导权。这才是这次93阅兵表现出来最可怕的信息,其实也是美国围堵的结果,是美国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围堵中国才出现现在这样的结局,美国预料到了吗?

中美JADC2之争:中国拥有完美的后发优势

2024年8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格斯在华盛顿的国防创新论坛上正式宣布了“Replicator”(复制者)计划的诞生,这个计划就是补足美军全域作战体系的末端装备,从2016年开始8年多来,美军的JADC2数据链基本已经能将雷达、卫星、无人机、战机和舰艇的数据整合进作战网络,但是美军的JADC2体系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是美军的作战装备都已经老旧了,比如目前美军有7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役,其中有62艘是2010年前生产的,有超过2/3的驱逐舰是2000年前生产的;另外还有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以及航母等,绝大部分都需要升级才能加入JADC2体系,并且相关的雷达、电子战系统都需要同时升级,这个工程之庞大,完全不亚于一次装备改革!

目前美国的造船工业以及水面舰艇和潜艇维修维护产能已经饱和,大量水面舰艇都无法那排定的维护日程保养,只能让根据轻重缓急勉强安排必须要进行维修与升级的舰只进行操作,美军如此庞大的海军作战体系,如果要升级完成,估计再过十年都不一定!

除了军舰以外,美国空军与陆军装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F-22几乎都需要升级,F-16和F-15以及F/A-18EF等都需要升级,陆军装甲车、坦克、火炮等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美军装备体系严重老化是阻碍JADC2快速投入服役的最大障碍之一。

第二是JADC2数据链所谓的末端装备,到2024年为止,美军的JADC2能接入的是升级完成后的现有装备体系,并不包括俄乌战争后才被各国重视的无人装备,尽管美国在无人机领域研发很早,技术力量也很强,但美军的无人机体系存在很大的欠缺,比如在大量消耗型无人机方面几乎没有建树。

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格斯提出的“Replicator”计划就是要生产大量小型、低成本、智能型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等,以对抗中国在西太逐渐取得的优势。该计划强调的是低成本优势,希格斯的计划很完美,但美国军工承包商执行起来却非常骨感:

原因是美国的军工巨头们已经习惯了高价值、长周期的研发模式,对于这种消耗类无人装备短平快的研发模式非常不适应,导致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比如CCA(协同作战的无人机)原本的目标价格是有人机的1/10~1/5,但目前的单价已经逼近1/2甚至2/3,美国空军的采购意愿已经很低了。

没利润就不想研发,只能从研发过程中薅点钱,导致项目周期冗长,完全跟不上需求时间!这就完全跟不上中国的节奏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产业链全球最强,无论是大型无人机还是四轴无人机或者FPV等都是,同时中国在水面以及水下装备上也完胜美国。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是在现役装备上,2010年时中国驱逐舰才25艘左右,但2050年已经在58艘左右,一半多都是新舰,最近15年来中国的军事装备更新速度非常快,大部分装备都是新的,直接就能接入全域数据链,部分老旧的装备想要升级也很快,以中国造船以及相关产业的产能,那个也就是1-2年的时间而已。

所以各位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军事强国美国,在最先进的全域作战体系的理念上可能是领先的,但在装备上却完全彻底的落后了,如果没有今年5月7日印巴空战的话,估计全世界可能还不清楚中国已经不声不响发展到如此先进的程度了:

5月7日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的歼10C战机和PL15导弹,在预警机ZDK03的全局掌控下, 以共享视野的方式A射B导,成功击落了6架印度空军战机!这个案例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以这种方式作战连美国都做不到,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空军的战斗力进行重新评估。

而从这次九三阅兵中国展示的武器装备看来,中国的“全域化作战”的装备体系则更是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坦克上有四面阵相控阵雷达、还有“忠诚僚车”,还有陆基一定反无人机激光武器、也有移动式无人防空车,水面有无人艇,水下有无人潜艇,地面有机器狗机器狼、空中有无人机、无人僚机以及无人制空战斗机。

相比之下,美军忠诚僚机还处在验证机状态,比如YFQ-44和YFQ-44A系列,Y表示验证机,F表示战斗,Q表示无人,今年5月1日才前者今年5月1日才首飞,这个进度估计没有3年5年根本就不要想着装备,并且还是在验证机状态,取消也是有可能的。

而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的装备则都是已经在服役了的,简单一点说就是早就装备部队并且已经形成了战斗力,拉出来就能打的那种状态!各位看看,中美在这方面的落差到底有多大?3年?5年?还是10年?种花家认为,这个差距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中国的发展那么快?

在绝大部分朋友的印象中,中国军备发展暴起也就是最近15年内,甚至是最近十年内的事情,航母,大驱、两栖攻击舰、电磁弹射航母、六代机…..都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诞生的,就像火山喷发了一样,为什么中国军工会发展那么快,真是在月球背面捞到了外星科技吗?

答案当然是NO了,这都是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得来的!当然只靠双手是不行的,还得能打、有超级前瞻性的规划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艰苦卓绝的努力,缺一不可,当然机会是留给准备好了的人,像印度这种国家,除了天上掉金砖砸死他们外就没有机会发财了!

第一个条件就是能打、抗打!朝鲜战争胜利后苏联看到了中国的统战价值,所以才有了苏联老大哥援助中国这一说法,大量重工业体系进入中国。要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打输了,那苏联根本就不会鸟中国,还能趁势坐实了拿到旅顺港的事实,中国将不可能收回!

第二个条件是超级前瞻性的规划,从1953年开始,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重点发展发展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机械、化工等基础工业;大规模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改善全国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加强国防工业布局,开始建立军工体系,同时培养大批科技与管理人才,之后五年一个台阶,完成了再设定计划,从未中断,到2025年已经是第14个五年计划!

第三是超级机遇,1970年代末,美国因为对抗苏联需要与中国改善了关系,同时大量中低端产能需要外移而选择合作国家。刚好此时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上打了个漂亮仗,越南是苏联的小弟,美国当年在越战中失利,中国算是帮美国找回了场子。中美合作就此开始,改革开放也得以顺利开展开,要是没有美国的首肯,西方以及日韩企业也不敢进入中国。

第四是中国给自己设定的产业升级计划,从主要突破生物、航天、信息、激光以及自动化和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的863计划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支撑的973计划,再后来在2006年提出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攻大型飞机、高速铁路、北斗导航、核电、集成电路、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等。

再后来就是2015年提出的主攻科技制造领域的“中国制造2025”,到目前为止90%的目标已经完成。同时在2016年还推出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面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深空探测、脑科学等前沿领域。

中国拥有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中确定的41个门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所有领域,是世界唯一具备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各大领域中没有特别低的短板,即使是在最不擅长的集成电路领域,也拥有全球将近1/3的产能,这使得中国在发展任何装备时都能做到国产化,再加上全球1/3工业产能,做啥都没问题!

中国给大家印象发展速度快只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结果,就像一棵笋在从破土而出之前,它已经在地下潜行了数年,有了春雨的浇灌,一天最快能长1米!中国也是这样,在全世界看中国笑话的日子里,中国科学家以及建设者们一直在负重前行!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谁时棋子?谁是棋手?

美阻挠无效,联合国120票通过中国决议,耿爽一句话直戳美国痛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