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普京在乌克兰那边打得不顺,回头就想让咱们搭把手,可扭过头来,又在关键项目上防着咱们。再加上西方那帮人,天天喊着“围堵”,什么贸易壁垒、技术封锁,搞得好像咱们四面楚歌。
一看这架势,不少人心里就犯嘀咕,觉得中俄这“友谊的小船”是不是要翻了?是不是没“大哥”罩着,咱们就顶不住了?
要我说啊,比起西方那些明面上的围堵,更恐怖的,是咱们自己看轻了自己的实力。 总是习惯用几十年前的老眼光看自己,老觉得咱们底子薄、家底儿不够厚,离了谁就转不动了。
这都2025年了,咱得把这“老黄历”翻篇了。
聊起俄罗斯,咱心里都复杂。历史上那点事儿,谁都忘不了。咱不是记仇,但这是事实。就拿沙俄来说,从咱这儿划走的地,可不是小数目。
1858年那个《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说没就没了。那片地,有江有河有森林,本来是东北通向北边的大动脉,咔嚓一下,给咱断了。
两年后,1860年,《北京条约》又来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那一大片,40万平方公里又没了。这一下,东北彻底没了直通日本海的出海口。
再到1881年的《伊犁条约》,又割走了伊犁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那都是有矿有良田的好地方。里外里加起来,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快赶上一个新疆大了。
这些条约怎么来的?都是大炮顶在脑门上,用军事压力和外交胁迫签的。边界线就这么强行改了。
时间过去这么久,俄罗斯作为沙俄的主要继承者,拿了这些地,从没说过要还。虽然咱们后来谈过很多次边界协议,1991年解决了东段大部分,2004年黑瞎子岛也回来了一半,但这事儿就在那儿摆着。
我提这段历史,不是要煽动什么,就是想说个大白话:国与国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利益说话。谁也不会把吃到嘴里的肉,轻轻松松吐出来。
看清了历史,再看现在的事儿,你就不觉得“心寒”了,你只觉得“现实”。
就说那个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大客机。这项目2016年就签了框架,2017年正式命名,目标是造出能跟波音空客掰手腕的双通道远程客机,航程12000公里,拉280多号人。预算200亿美元,听着多牛。
初期也确实挺顺,2018年搞初步设计,2019年选供应商,分工是中国管机身、总装,俄罗斯负责关键的发动机和复合材料。
可分歧很快就来了,就卡在发动机上。
俄罗斯死活要用自家的PD-35发动机。可这PD-35,2017年才刚开始测试,到2020年都还不成熟,更别提拿到欧美通行的“适航证”了。
中国想的是啥?这飞机造出来是要卖遍全球的,必须用符合国际标准、市场认的发动机。咱们自家的CJ-2000就是对标国际的,拿出去好卖。
结果呢?2022年乌克兰一打,俄罗斯被制裁得更狠,零件都拿不到了。到了2022年7月,俄副总理就放风说要“减少参与”,到2023年8月,索性不装了,正式退出,转头当“供应商”了。
很多人一看,哎呀,这不坑人吗?项目搞一半你跑了?
但你仔细品品:俄罗斯为啥坚持用PD-35?它是想借着中国的壳,保住自家那套航空工业体系。中国为啥坚持用CJ-2000?咱们是奔着全球市场去的。
两边在根儿上的利益就不一样,这合作怎么可能一条心走到底? 这不叫“心寒”,这叫“成年人的清醒”。
再看看贸易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3年,中俄贸易额创纪录,2401亿美元。可到了2024年,也就2448亿,微涨。到了今年,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是163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4%。 其中咱们出口降了11.3%,进口降了7.7%。
全年估计也就2500亿美元上下。这结构是啥?俄罗斯卖给咱们的,绝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咱们卖过去的,是机械、汽车、消费品。
这种结构,说白了,就是个能源换商品的浅层互补。它太依赖能源价格波动,跟日本那3000多亿的贸易额没法比,甚至跟越南的体量也拉不开大差距。 俄罗斯经济太单一,除了能源,它真没多少咱们非要不可的东西。
所以啊,别老想着什么“铁哥们”了。国家间的合作,就是这个水平,能合作就合作,不能拉倒,各自安好。
聊完了俄罗斯,再说说西方的围堵。
这事儿确实有,而且挺狠。从2018年特朗普开打贸易战,给咱们加关税,咱们反击。这几年就没消停过。
就拿稀土这事儿来说。稀土是咱们的王牌,高科技、军工都离不开。美国那边,80%的稀土进口靠中国,欧盟更是高达98%。
咱们也知道这是牌。就在上个月,2025年10月,商务部连发61号和62号公告,加强了对境外稀土物项出口的管制,得拿许可证。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数据上看,9月份咱们稀土出口环比就降了31%,连着三个月下滑。
美国那边立马就炸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炮轰,说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11月就生效,还要管死关键软件的出口。
但折腾了一圈,最后呢?还不是得坐下来谈。最近的消息是,咱们同意暂停管制一年,作为交换,美国降低部分关税,咱们也多买点他们的大豆,保一下供应链。
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围堵”的常态。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被人堵、被人卡,这是你成长的“必修课”。 没人给你让路,路都是自己打出来的。
所以,西方的围堵不可怕,俄罗斯的“小心思”也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咱们手里明明攥着一手王牌,却总觉得自己是个“青铜”,老是看轻了自己的实力。
咱的实力到底在哪?
第一张牌,是咱们那“硬核”到让对手绝望的制造业。
咱现在不是“世界工厂”那么简单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31.6%,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的总和,连续15年全球第一。500多种主要工业品里,绝大多数咱产量都是全球顶流。
光说数据你可能没感觉,我给你讲个刚发生没多久的事儿:荷兰“抢走”安世半导体。
安世(Nexperia)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公司,用在汽车电子上。咱们A股的闻泰科技,从2018年到2020年,花了大力气,把安世100%股权给收了。
眼看咱们要在汽车芯片上大展拳脚了,西方不干了。2022年,英国先跳出来,挡住了安世收购当地一家晶圆厂。
高潮来了。今年9月30日,荷兰经济部突然“下黑手”,援引什么《货物供应法》,直接下了一道部长令,把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给冻结了,为期一年。理由更可笑,说咱们“治理缺失”。
这不就是明抢吗?闻泰的控制权当场就被架空了。
咱们也不是吃素的。10月4日,商务部直接反制,禁止安世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特定的零部件和子组件。
你猜怎么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荷兰那边接管安世后,发现自产的产品,良品率和性能“哗哗”地往下掉。
为啥?因为安世最核心、最赚钱的“封装塑形工艺”,全在中国! 这是咱们工程师团队花了多少年,一点点优化出来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链条,是刻在生产线里的“肌肉记忆”。
荷兰人拿走了IP,拿走了品牌,却拿不走这个“系统”。他以为他抢走的是“金鸡”,结果发现抢走的是个“金蛋壳”,那只“鸡”还在咱们手里。
老铁们,听明白了吗?这再也不是几十年前“两头在外”的低端组装了,这是咱们自己建立的、别人拿不走、学不会的“系统护城河”! 这才是咱们制造业真正的底气!
第二张牌,是咱们“下饺子”一样的军工实力。
不吹不黑,就说航母。
咱们的“福建舰”,2022年6月下水,2024年5月才第一次海试。可你猜到现在,2025年11月,它第几次海试了?
第九次!
一年多点的时间,跑了九趟。更重要的是,电磁弹射稳稳当当,该弹的飞机一个没落。歼-15T、歼-35,还有那个圆盘子的空警-600预警机,全都在福建舰上完成了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
这速度,只能用“恐怖如斯”来形容。
你再对比一下美国。他们的“福特号”,全球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服役都多少年了,那弹射器三天两头出故障。他们的船厂能力肉眼可见地退化,修一艘船拖个三五年都是常事。
咱们这边像下饺子一样刷刷地造,他们那边连修船都费劲。
此消彼长,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常规力量上,咱们已经有了跟最强对手掰手腕的底气。这可不是打嘴炮,这是钢铁和烈火铸就的实力。
第三张牌,是咱们手里攥着的资源杠杆。
回头再说稀土。
2025年这波管制,美国财长跳出来说咱们“错误”。他能不急吗?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6公斤的稀土。 那些高精尖的磁体、合金,离了稀土根本玩不转。
咱们暂停管制,是为了谈判,是为了换取实打实的利益。这不叫“怂”,这叫“策略”。
这张牌的意义在于,它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仅有能力主导全球供应链,更有意愿在必要时,用这个主导权作为杠杆,来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当咱们的出口数据一调整,对方的整个产业链就得跟着抖一抖。
所以,老铁们。
回过头来看我们开头的问题。
俄罗斯让咱们心寒吗?不寒。因为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是利益为王,咱们早该丢掉幻想了。
西方围堵恐怖吗?不恐怖。因为这是你成长为“巨人”必须承受的“成长的烦恼”。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咱们自己。
是咱们明明坐拥全球最强最全的制造业“护城河”,却还在羡慕别人的“小作坊”;
是咱们明明已经能“下饺子”了,却还在怀疑自己的“饺子”香不香;
是咱们明明手里攥着“王炸”,却总是不敢拍在桌子上。
别再看轻自己了!我们这代人,亲眼见证了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到星辰大海。我们手里的牌,比想象中好得多!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