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4轮谈判眼看就要开始了,但就在谈判前夕,美国又开始“搞事情”,9月12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32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中国企业就占了23家,涉及半导体、生物技术和其他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给北约32国和全球发了一封信,要求大家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还要停止买俄罗斯石油,声称这样能结束俄乌冲突,拯救士兵生命。
美国这一连串操作,不仅让中国商务部当场质问“意欲何为”,也让外界看得一头雾水,其实特朗普这次的动作还是老套路,一边给盟友施压,把球踢给大家,一边自己表现得很轻松,表示只要盟友准备好,美国就随时配合。
美国媒体也赶紧帮腔,说关税谈判进展慢都是中国的错,中国商务部则态度坚决,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停止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并表示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言下之意很明确:谈判的大门是开着的,但如果美国继续极限施压,中国也不会示弱。
中方这次的表态其实很有分量,意思很清楚,如果美国不撤销对中企的制裁,中国不排除会考虑退出马德里会谈,中国不吃美国这一套“虚空造牌”的把戏,从那句“意欲何为”中可以听出,对于马德里谈判中国已经萌生了退意。
为什么用“意欲何为”来质问美国?因为中方看得很透,美国这波操作就是为了极限施压,想让中国措手不及,或者临时“虚造”一些谈判筹码,为马德里会谈加码,美国一直喜欢在谈判前搞突然袭击,试图掌握主动权,这被特朗普称为“谈判艺术”。
但现在美国手里能拿出来的“牌”其实不多,特别是中国国产芯片已经能替代英伟达H20芯片后,美国几乎没什么筹码,只能靠“虚空造牌”,希望在谈判桌上能多要挟中国几句。
这两天西方媒体也在炒作“对华二级制裁”,本质上还是想团结盟友给中国制造压力,给自己加点谈判筹码。
不过这种“边打边谈”的套路现在越来越不好使了,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美国的不确定性,开始打造更有韧性的供应链,中国政府也不再把中美关系正常化寄希望于单方面让步。
美国反复无常的行为,正在让自己的影响力和信誉不断缩水,就连最亲密的盟友都在质疑美国政策的连贯性。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美国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是想改变中国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路径,历史经验早就证明外部压力很难奏效,如果是想减少贸易逆差,关税战反而让逆差更大,如果是想遏制中国崛起,现实是中国全球影响力还在增长。
美国自己可能都没想清楚最终目标是什么,这种战略上的模糊导致战术上的混乱,时而强硬,时而缓和,让盟友和对手都摸不着头脑。
现在马德里会谈的前景并不乐观,不是因为中国不愿意谈,而是美国还没准备好真正平等地坐下来谈,美方还幻想能靠施压让中国让步,却忽略了中国早就不吃这一套。
关税战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关心的不是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能不能有个好看的“表演”,能不能让选民觉得自己在“保卫国家利益”,对特朗普来说,关税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借这个话题炒作选票。
但中国不会配合美国“唱戏”,而是直接采取反制措施,破解美国的“虚空造牌”伎俩,现在特朗普想和中国坐下来真正谈,只剩下AEPC峰会这一个机会了,接下来他会不会改变态度,大家都在等着看。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