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的历史抉择
全国政协七、八、九、十届常委,民族与宗教委副主任,国家一级教授、一级学科首席科学家,第四统计力学创始人,世界华人联谊会特邀副会长,世界华人报、世界华人网总编辑金日光按:
四十七年风雨兼程,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行至今日,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矛盾与挑战前所未有。当前改革已超越经济领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全方位深度转型。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智慧,更需要直面深层矛盾的勇气。这里,我们朱东海先生的上、下两篇论当代中国改革,分别从基础性改革和深层次改革两个维度,系统阐述当代中国改革的战略布局与突破路径,旨在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多元思考视角,堪称思想界的一场“及时雨”,值得海内外广大读者深入研读,更可为各级为政者提供有益借鉴与决策参考。
上篇:论当代中国十大基础性改革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七年历程。当前改革早已超越“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正在全面推进一场系统性、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在顶层设计指引下,这场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其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实施力度之大,均属空前。以下十大基础性改革领域相互关联、彼此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中国改革的坚实基础。
一、政治体制与机构改革: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核心框架。该改革着力理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所有改革的基础。
1.深化内核:不仅涉及机构调整与重组,更致力于实现执政党的领导与政府职能优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建立中央金融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等决策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关键领域决策效率。同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动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强监管、优服务转变。
2.战略意义:构建中央与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与组织保障。
二、科技自立自强改革:突破“卡脖子”困境的战略行动。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竞争,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1.深化内核:以重构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为重点。新型举国体制强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国家加强战略引导与基础研究投入,市场主导应用研发与企业创新。通过改革科研经费和人才评价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自主权,释放科研活力。
2.战略意义:不仅追求关键技术突破,更旨在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增强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主动权。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经济安全防线。金融是现代经济血脉,此改革关乎发展稳定大局。
1.深化内核:聚焦“监管”与“服务”双重变革。一方面,建立健全严格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全面监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另一方面,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2.战略意义: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稳健防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四、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这是激活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基础工程。
1.深化内核:重点破除行政垄断与地方保护,清理隐性壁垒。通过完善统一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与社会信用制度,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2.战略意义:使规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强化国内大循环,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韧性。
五、共同富裕与分配制度改革:回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变革。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深化内核:通过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系统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强化税收社保调节、鼓励公益慈善,推进社保全国统筹。
2.战略意义: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凝聚共识,为改革营造稳定环境。
六、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改革: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重大举措。
1.深化内核:推动“人、地、钱”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引导资本、人才入乡。
2.战略意义: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释放内需潜力,防止城乡分化。
七、绿色转型与“双碳”改革:发展方式的深刻革命。
1.深化内核:将生态价值纳入经济核算,实施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创新生态补偿、碳交易等机制。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战略意义: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抢占绿色科技产业制高点。
八、教育-科技-人才三元联动改革:强化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深化内核:打破体制壁垒,推动教育面向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优化人才评价与引进机制。
2.战略意义: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与创新动力。
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筑牢全民健康屏障。
1.深化内核: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前医疗体系存在严重弊端: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费用高企、药品定价虚高,医药回扣等腐败现象频发。必须深化医保改革,扩大药品集采范围,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下决心改变将医疗作为营利性产业的现状,推动建立公益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
2.战略意义: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为现代化提供健康基础。
十、食品安全与监管改革: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线。
1.深化内核: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激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必须建立最严格的监管体系。要完善追溯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管。特别要解决“菜农不敢吃自己种的菜”的怪象,重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战略意义: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底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此外,执政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改革推进的根本保证,通过反腐败斗争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其先进性和纯洁性;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领域,将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力量的提升,更是精神力量和话语权体系的构建。
展望未来,这场以夯实基础为目标的改革,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系统性调整,旨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文明基础。前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路径日益清晰。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唯有坚持改革、锐意创新,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主动。
(注:下篇将聚焦改革“深水区”,探讨关乎全局的十大深层次改革。文章将直面体制机制障碍与结构性矛盾,研究其战略突破路径,但恐怕“良药苦口”)
下篇:论当代中国十大深层次改革
上篇奠定十大基础改革之基,本篇直指核心、剑指深层。改革已至紧要关头,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唯有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今日中国之改革,绝非锦上添花,而是生死存亡的背水一战!我们不能再沉溺于宏大叙事、空谈误国,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那些阻碍民族复兴的结构性痼疾与制度瓶颈。以下十大深层次改革,虽如苦药利刃,却是根治沉疴、重启国运的必然选择!
一、政治体制与机构改革: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核心框架
1. 尖锐核心:当前治理体系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等结构性矛盾,制约国家治理效能提升。必须通过系统性重构,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2. 破局之策: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推进机构职能体系重塑。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确政府权责边界,推进政务全流程透明化。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框架,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二、科技体制改革:彻底粉碎“官本位”科研,真正解放“失败自由”!
1.尖锐核心:资源被学阀垄断、浮躁之风蔓延,“快餐科研”泛滥,无人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
2.破局之策:必须彻底斩断行政与科研的脐带!建立科学家主导的资源分配机制,允许失败、鼓励冒险,彻底废除论文GDP,以真问题、真价值为唯一导向!
三、金融改革:坚决打破“刚性兑付”,敢于让僵尸企业死亡!
1.尖锐核心:“政府隐性担保”扭曲市场,资金空转、僵尸续命,创新企业无血可输!
2.破局之策:必须让该破的彻底破产、该违的坚决违约!打破“大而不倒”神话,建立真正的风险定价机制,大幅提高金融违法犯罪成本,整顿金融市场,取缔社会贷款公司,金融监管必须从“父爱”转向“铁律”!
四、公平竞争改革:真正实现所有制中立,彻底拆除“玻璃门”!
1.尖锐核心:国企垄断依旧、民企遭遇隐形歧视,“两个毫不动摇”在执行中走样变形!
2.破局之策:必须确立竞争中性为铁律!打破行业垄断,推动能源、通信、交通等领域真正向民资开放,用竞争倒逼创新、用开放激活效率!
五、社保全国统筹:废除“地域身份”,建立“国民统一”社保体系!
1.尖锐核心:社保碎片化严重,劳动力流动受阻,数亿农民工未能真正融入城市,内需被制度性压抑!
2.破局之策:必须全国一盘棋,建立随人流动的社保账户!改进国民福利待遇,实现社会保障上官民一致、全民平等,建立失业救助机制,这是释放人口红利、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工程,再难也要坚决推进!
六、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拥有财产权分享现代化红利!
1.尖锐核心:农民贡献巨大却获得感最低,根源在于土地权能不完整、无法同权同价入市!
2.破局之策: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允许农村土地平等入市、宅基地有序流转,让土地真正活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同时履行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承诺,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七、教育改革:彻底粉碎“分数枷锁”,培养中华民族创新灵魂!
1.尖锐核心:教育已成“考试机器”,个性荡然无存、创造力被彻底扼杀;更严重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竞争不公平、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农村孩子、贫困家庭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起,就已输在起跑线上!
2.破局之策:必须废除唯分数论,扩大高校自主权,强化体育、美育和创造力教育;坚决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彻底整治教育乱象,实现全民教育免费,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起跑。这是一场事关国运的灵魂革命!
八、数据产权改革:为数字文明立规,绝不允许数据“裸奔”!
1.尖锐核心:数据滥用成灾、隐私形同虚设,部门数据割据、企业无序收集!
2.破局之策:必须严格界定数据产权,严惩数据违法,打破数据孤岛,在安全前提下推动数据共享;同时完善法治建设,数字经济绝不能建成信任荒漠!
九、舆论监督改革:让权力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1.尖锐核心:舆论监督缺位,小疾拖成大病,地方保护、行业黑洞难以触及!
2.破局之策:必须依法保障舆论监督!放松言论和互联网管制,鼓励媒体依事实、秉公心揭弊纠错,建立全民监督体系,让监督成为社会自我净化的利器!
十、反腐败长效机制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制度体系
1. 尖锐核心: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从“治标”向“治本”转变的关键阶段。腐败存量尚未清底,增量仍在发生,利益集团“隐形变异”、“期权腐败”等新型腐败手段层出不穷,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2. 破局之策:构建系统化反腐制度体系。一要推行公务员财产公开和领导干部终身追责制,建立廉政档案终身管理制度,打破利益输送链条。二要取消特权待遇和特供体系,取消领导干部待遇终生制。三要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将廉洁情况与干部考核任用直接挂钩。四要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完善境外追逃追赃机制,彻底铲除腐败生存土壤。
结语:
这十大深层次改革,无一不是硬仗中的硬仗、骨头中的骨头;推进它们,需非凡的智慧,更需绝大的勇气与历史的担当!
改革已非帕累托改进,必然伴随剧痛与博弈。唯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才能真正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观念的牢笼!
苦药利病,峻法利治。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踌躇即是退败,决心方为生路:此时不改,更待何时?此举不成,何以面对未来与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