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新闻中心 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2025年10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宫特高调地说,莫迪已经跟他保证,印度以后不会再买一滴俄油。

这话刚传出去三天,大家就发现事情不对了。

特朗普话音落,印度狂扫俄油

航运数据一出来,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印度10月下旬的俄油到港量,一天就有180万桶,直接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这个量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差不多是欧洲没禁运俄油前,俄罗斯全世界出口原油总量的三分之一。

更让美国尴尬的是,印度这次买的乌拉尔原油,到岸价就比欧盟定的47.6美元/桶限价高1.5美元,可比布伦特原油现货价便宜多了,每桶能省近8美元。

按印度一天买180万桶的量算,一年下来能少花52亿美元外汇,换谁也不会跟这笔钱过不去啊。

印度石油部有个匿名官员跟《经济时报》说,价格优势就在这儿,没理由跟钱包较劲。

本来以为美国加50%惩罚性关税能吓住印度,结果后来发现,这反而成了印度买更多俄油的理由。

你想啊,反正买不买都要被加税,那不如干脆多买些便宜油,先把能源成本稳住再说,这账算得其实挺精明的。

俄油这事还没让美国缓过劲来,印度在稀土上的操作,又直接戳中了美国的痛处。

稀土锁美,印度选了中国

2025年10月18日,印度好几家主流财经媒体都登了同一个消息:印度已经按中国要求,提交了书面承诺,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和永磁体,绝不会以任何形式转口给美国。

为了落实这个承诺,印度工业联盟给会员企业发了统一模板。

以后所有进口中国稀土磁体的公司,清关的时候必须交“终端用户证明”,得写清楚最终工厂在哪、产线用来干嘛、预计产品序列号。

要是后来被中国查到这些东西流到了美国,那这家企业就会被列入“不可靠清单”,三年都不能再跟中国下单。

老实讲,印度现在根本离不开中国稀土。

2024到2025财年,印度一共进口了870吨稀土磁体,其中90%都来自中国,花了30多亿卢比。

这些磁体可不是小事,莫迪一直推的“印度制造”,比如电动汽车驱动电机、5G基站射频滤波器、本土装的风力涡轮机,都得靠它。

要是中国断了稀土供应,印度2026年的电动化目标,怕是有三成产能直接就得停了。

也难怪印度宁可让特朗普生气,也不敢在稀土上马虎。

印度战略圈里有人说过,美国不给F-35还能忍,但中国要是断了稀土,整个“印度制造”的脊梁就断了。

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能看出稀土对印度的重要性。

从俄油到稀土,其实能明显感觉到,印度跟美国的关系早就不是以前那样了,印度现在更想自己说了算。

美印掰头,印度要自主

前几年,印度还是美国“印太战略”里的积极分子,“四方安全对话”也常掺合。

2019到2024年,美印的防务贸易额从180亿美元涨到了250亿美元,看着挺热络。

但到了2025年,特朗普又搞“美国优先”,这下莫迪算是看明白了,美国嘴里的“盟友”,其实就是想让印度出钱、出地、出人,帮着美国跟中国竞争。

2025年8月,美国直接对印度商品加了50%关税,理由是印度“关税高、顺差大、还买俄油”。

不仅如此,美国谈判代表还提了特苛刻的条件,让印度在2026年前把农产品平均关税从39%降到15%,取消乳制品、核桃等300多种产品的进口限制,还威胁说再买俄油,关税就涨到70%。

面对这种施压,印度也没怂,直接开始反制。

先是在世贸组织告了美国,要求授权对美国的摩托车、杏仁、苹果等40亿美元出口品加报复性关税。

接着又跟俄罗斯签了2026到2028年的石油长约,约定每天供200万桶,价格比市场价还低3到4美元,后来在天津上合峰会,莫迪还跟中俄元首同车聊了一个小时,商量着扩大本币结算、推进“北—南”国际运输走廊这些事。

印度外长苏杰生9月23日直接跟美国喊话,说印度从来没、以后也不会当任何国家的“副驾”,自己有方向盘。

这话被印度媒体解读成“战略自主2.0”的宣言,其实也挺贴切的。

本来觉得印度这波“左右开弓”玩得挺溜,但后来发现,它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

印度虽然能买俄油,却买不到先进的半导体设备,美国还握着印度芯片厂需要的EDA软件和极紫外光源,要是美国扩大“芯片禁令”,印度刚起步的28纳米制程就完了。

而且印度对中国市场也很依赖,连续五年,中国都是印度最大的逆差来源地,2024年逆差就有1010亿美元。

印度的手机、原料药,60%以上的关键中间品都从中国进口,要是中印边境出点事,中国对某类中间品设出口限制,印度那些产业怕是一夜之间就得停。

更别说印度自己的产业短板了,稀土加工、石油炼化、精密机床这些高端领域,它都差得远。

就算中俄愿意给技术,也得5到8年才能形成能替代美日的产业生态,这期间要是大国关系有变动,“印度制造”很可能就半路掉链子。

说到底,莫迪这波“亲中俄疏美”,更像是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不是什么长远的战略定局。

短期看,印度确实拿到了便宜油、稳住了稀土供应,还赚了“战略自主”的名声,但长期的风险摆在那儿,要是补不上产业短板,早晚得遇到坎。

对于中美俄来说,印度是个重要的“砝码”,但也像个难猜的“变量”。

下次美国再拿关税施压,或者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莫迪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应对?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印度要是想真正成为大国,光靠在中美俄之间找平衡可不够,得先把自己的产业实力提上来才行。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输给中国就掀桌?美国偷袭授时中心失败,反咬炮制“盐台风”谎言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