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媒体和专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再买不到中国稀土,美国不但贸易战打不赢,热战恐怕也要输。“我们竟然没有稀土战略储备,我们竟然放任中国垄断了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我们到底在干什么?这简直就是美国的耻辱!”
当地时间 10 月 13 日,即中国商务部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约 4 天之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名誉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在做客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时,情绪激动地发出了这样的怒吼,作为美国顶级金融学者,西格尔的失态并非毫无根据的恐慌,而是戳中了美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致命短板。
管制新规落地,美国各界陷入焦虑
中国此次推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覆盖钐、钆、铽等 7 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包括永磁体等成品,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商务部明确表示,此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物项的军民两用属性决定了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
这记反制重拳不仅让持续数月的中美贸易战逼近 “准禁运” 边缘,更引发美国主流媒体对深层危机的讨论,美国智库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关键矿产专家格雷斯林・巴斯卡兰指出,新规精准击中了美军的 “七寸”。
在军事领域,稀土被誉为 “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其优异的磁、光、电特性,是制造先进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从航空发动机到雷达系统,都离不开稀土材料的支撑。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约 70% 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而在核心的精炼环节,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 90% 以上。这种高度依赖的格局,让美国在新规落地后迅速陷入被动。
路透社援引行业消息人士的话称,多家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已陷入担忧,其航空电子设备所需的特定稀土材料完全依赖中国供应,短期难以找到替代来源。
稀土断供
稀土对美军的重要性,早已渗透到各类尖端武器系统的核心。以 F-35 隐身战机为例,每架战机的电子战系统、目标雷达和方向舵电机中,需消耗约 417 公斤稀土材料,其搭载的 AN/APG-81 有源相控阵雷达,就使用了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
而美国最新推进的第六代战机 F-47 项目,作为替代 F-22A 的重型隐身战机,对稀土的需求量较 F-35 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除了空战装备,海军装备同样离不开中国稀土。“哥伦比亚” 级战略核潜艇的推进系统、声呐设备,“战斧” 巡航导弹的精确制导组件,乃至 “死神” 无人机的动力系统,其核心部件高性能永磁体都极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的报告显示,中国对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将影响美军所有军种的武器生产,涉及 1000 多个武器系统、超 2 万个零部件,其中 87% 的供应链不同程度依赖中国供应商。
更严峻的是,美国国防工业的稀土储备难以支撑长期生产。路透社指出,尽管美国政府有一定稀土储备,但仅能满足短期需求,无法支撑军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军事专家韩东分析称,以美国现有储备,研制 F-47 原型机或许可行,但要实现批量列装,稳定的稀土供应是必备前提。一旦中国稀土供应中断,美军不仅难以扩充装备规模,现有武器的维护保养也将陷入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反转与现实困境
面对稀土管制带来的冲击,特朗普政府的反应充满戏剧性。新规落地初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怒斥中国举动 “非常敌对”,威胁要在 11 月 1 日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 100% 报复性关税,延续了其 “极限施压” 的惯用策略。
但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迅速浇灭了这种强硬姿态。中方加强管制的消息传出当天,美股遭遇 “黑色星期五”,市值一夜蒸发约 2 万亿美元。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板块跌幅居前,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军工巨头股价大幅下挫。
资本市场的恐慌迫使白宫态度 180 度转弯。两天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改口安抚市场:“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甚至表示 “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非伤害它”。美国副总统万斯也随声附和,呼吁中国 “选择理性之路”,强调特朗普 “珍视” 与中方的友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方宣布管制新规前不久,特朗普政府刚扩大对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将数千家中国公司纳入制裁范围,还计划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征收歧视性费用。这种前后矛盾的举动,暴露了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被动与无奈。
摆脱依赖难实现,日本前车之鉴犹在
特朗普政府似乎寄望于本土稀土产业突围,此前已与美国最大稀土矿商芒廷帕斯矿业公司达成协议,试图加大本土投资以摆脱对华依赖。但日本的经历早已证明,这种努力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2010 年,中国曾因领土争端短暂切断对日稀土出口。此后十余年间,日本倾全国之力布局,一方面投资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矿,另一方面大力研发回收与替代技术,试图建立独立的战略储备体系。然而十多年过去,日本仍有超过 70% 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核心症结在于无法复制中国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并非仅靠矿产资源,而是构建了从采矿、分离、冶炼到磁材制造的垂直产业链。更关键的是,中国经过数十年积累,掌握了大量稀土提取与分离的核心技术,并已在去年 12 月宣布禁止相关技术对外出口。
这意味着即便美国找到新的矿源,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也无法将稀土原矿转化为高价值的军工用成品。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的报告也承认,重建本土稀土精炼产能至少需要 10 年时间,且初期成本将比中国同类产品高出 3 倍以上。在当前中美博弈的时间窗口下,这样的周期与成本是美国难以承受的。
贸易战与军事主动权的双重失守风险
稀土管制带来的连锁反应,正让美国在贸易战中陷入被动。中重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领域正是美国试图在贸易战中抢占优势的关键。
中国的出口管制直接冲击了美国相关产业的供应链稳定,推高了生产成本,削弱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军事层面的风险更为致命。现代战争已进入智能化阶段,稀土支撑的精准打击、隐身突防、态势感知等能力,直接决定着战场胜负。
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的评估显示,若稀土供应中断超过 6 个月,美军多款主力武器的生产线将被迫停工,现有装备的战备率也将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爆发冲突,军事工业被扼住喉咙的美国,将面临 “热战输不起” 的尴尬境地。
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一针见血:“我们用数十年时间将战略资源的命脉交给了竞争对手,如今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这种代价不仅体现在贸易战的僵持,更体现在国家安全主动权的旁落。
眼下,美国媒体和专家的焦虑仍在蔓延。极限施压的戏码已然失灵,本土突围又遥遥无期,留给美国的可行路径愈发清晰。无论特朗普政府是否愿意承认,那个肆意挥舞制裁大棒而无需承担后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