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新闻中心 握着话筒不放手,特朗普独骂1小时,无一人幸免,中国被特别关照

握着话筒不放手,特朗普独骂1小时,无一人幸免,中国被特别关照

9月23日,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还没来得及进入正题,舞台就被一个人“承包”了,特朗普手握话筒,站在本该是合作与多边主义的讲台上,连讲57分钟,谁都别想插话。

这场原计划15分钟结束的发言,变成了近一个小时的“吐槽大会”,从联合国自己,到欧洲老朋友,再到亚洲大国,统统“挨了一顿骂”。

就连美媒都形容他“好斗”,但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在诸多攻击对象中,中国反而被特别点名,既是靶子,又成了对比背景。

超时演讲与无差别攻击

特朗普缓缓走上联合国讲台,面对全球代表团,他没有寒暄,没有铺垫,直接开火。

联合国电梯“太破”,提词器“不灵”,甚至连工作人员都“效率低下”,一通牢骚当开场白。

随后,他火力全开,从欧美老盟友到拉美邻国,从伦敦市长到国际组织,一个不落,这场演讲整整57分钟,几乎是规定发言时间的四倍。

对比2018年那次他在联大讲台上自夸,美国代表席爆发笑声;这次却是满场沉默,毫无反应。

骂战名单上,欧洲先中招,他对德国和法国政策冷嘲热讽,还威胁欧洲“要么合作,要么下地狱”。

伦敦市长被他点名三次,连名字都没绕过、委内瑞拉被指“充满腐败”,巴西则被批“环境治理失败”。

联合国本身也没能幸免,特朗普甚至当场抱怨,电梯老是坏,连个提词器都不管用,这地方怎么还没重建?

演讲结束后,多国代表选择默默离场,因为没人愿意对这场演讲发表评论,因为实在太难评价。

但问题是,骂归骂,解决方案在哪?

特朗普批评联合国设施破旧,却对美国拖欠会费闭口不提,光2025年一年,美国就欠了超过10亿美元。

连联合国秘书长的发言人都忍不住暗示:设施维修需要会员国共同支持,这话说得温和,其实就是在点美国的名。

中国的“特殊关照”

在这场“骂战巡演”中,中国虽然不是唯一的靶子,却被“特别照顾”。

特朗普点名中国两次:一次指责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资助战争”,一次批评中国“拒绝使用风力发电”,听起来像是严厉批评,实则漏洞百出。

我们先看石油这事,根据观察者网援引的数据,2025年中国对俄石油进口同比下降15%,而且进口的大多是低价原油,买卖本身就是基于市场价格。

特朗普一句“资助战争”,既忽视了中国对和平的长期立场,也无视了交易背后的现实逻辑。

如果真要追责全球能源贸易的角色,美国本身页岩油出口量全球第一,又怎么不说自己也在“资助”什么?

再说风电,“中国拒绝风力发电”这话更是毫无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全球的40%以上,远超美国的不到20%。

而且中国的光伏、电动车等绿色产业在全球早已领先,所以特朗普的批评更像是对现实的选择性失明。

不难看出,特朗普对中国的“有限批评”是有分寸的,他没有像对欧洲那样一通猛攻,而是点到为止,这背后,是一种策略。

一方面,他需要为国内民粹选民“秀强硬”;另一方面,又不愿彻底刺激中国,以免引发外交后果。

于是,中国成了演讲中既是对手、又是参照的角色。

更讽刺的是,他批评中国能源政策“污染环境”,却对美国页岩油污染、碳排放问题只字未提。

双重标准在这场演讲中处处可见,用来挑刺行,真要比账,未必站得住脚。

单边主义的喧嚣

但如果把这场演讲放回美国国内政治的语境里,一切就清晰了许多,特朗普本质上不是在讲外交政策,而是在讲选举。

他把联合国讲台当成竞选舞台,把全球政治问题包装成“美国吃亏”的故事,再转头告诉选民,如果我不出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们。

演讲中对移民、气候变化等议题的表述,与共和党当前主流立场高度一致。

调查显示,共和党选民支持更强硬的移民政策,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特朗普的每句话,听起来像是在骂别人,实则是在对自己的支持者喊话。

但国际社会的反应却不买账,联合国秘书处则回签还强调“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显然,特朗普的表演虽能赢得掌声,却换不来信任。

民调也说明了问题,据路透社9月发布的数据,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总体支持率仅为41%,但在共和党内呼声却很高,这说明他并不在意国际场合的效果,只关心国内选票的收获。

更深一层的问题是,美国的国际领导力正因这种单边主义而流失,欧洲多国已明确表示将加快“战略自主”,摆脱对美依赖。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的这场演讲,更像是“美国优先”路线的又一次高调自我确认,却也是“世界逐渐疏远美国”的新注脚。

特朗普在联合国的这场“独骂秀”,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是一次表演式的自说自话。

他用喧嚣掩盖国内矛盾,用攻击制造政治动员,却忽略了国际社会真正关心的合作与责任。

演讲中抱怨联合国电梯坏了,却不提美国欠费、指责中国不环保,却不提美国碳排放、骂欧洲不够配合,却不谈自己退群毁约的历史。

这场讲话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尴尬位置。

而在这个多边主义日益艰难的时代,中国等国的冷静回应,或许才是乱局中的稳定锚。

国际舞台不缺声音,缺的是有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创意海报|独家揭秘!丰收背后的“芯片密码”

为难中国11天后,波兰正式宣布收手,转头却发现:中国已上硬菜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