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新闻中心 “北溪”被炸真相大白,乌克兰7人组孤注一掷,舍命完成致命一击

“北溪”被炸真相大白,乌克兰7人组孤注一掷,舍命完成致命一击

“北溪”被炸真相大白,乌克兰7人组孤注一掷,在近百米深的水下,对俄欧能源大动脉完成了致命一击。

2022年9月,波罗的海深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北溪-1”和“北溪-2”两条连接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大动脉被炸毁。

三年来,这起震惊世界的“海底谋杀案”凶手成谜。如今,真相的面纱终于被揭开。

德国司法当局确认,作案团伙的核心成员均为乌克兰人,其中行动负责人谢尔盖·K(Serhii K.)已于近日在意大利被捕。

【深海猎手:乌克兰“七人组”的惊天一击】

事后调查揭示,这并非天灾,而是一场由七名乌克兰人精心策划的“深海斩首”行动。

这支由一名来自敖德萨的竞技船长、一名行动负责人、一名爆破专家、和四名顶尖潜水员组成的“破坏小组”,租用了一艘15米长的帆船“仙女座号”,从德国罗斯托克港出发,驶向丹麦博恩霍尔姆岛海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潜水员瓦莱里娅·切尔尼绍娃,她曾创下乌克兰女子104米深潜纪录,远超“北溪”管道约80米的敷设深度。

正是她在风浪大作、行动濒临放弃时,以“必须孤注一掷”说服了同伴。

最终,四名潜水员潜入深海,把四枚重14至27公斤的定时炸弹精准地绑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薄弱处。4天后,三条输气管道同时炸裂,喷涌的天然气形成了直径1公里的漩涡。

德国司法当局现已确认,该团伙使用假名乌克兰护照经波兰前往德国,其中一人甚至乘坐乌克兰驻波兰武官的车辆逃离,行动负责人谢尔盖·K(Serhii K.)更持有两本护照,其身份极可能为乌克兰情报人员。

【德国的“装聋作哑”:沉默背后的无奈】

然而,面对铁证,德国政府的反应却令人匪夷所思。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被问及此案时,竟以“等待最终调查结果”为由搪塞。这显然不是不知情,而是一种刻意的沉默。

这种“装聋作哑”的姿态,源于一个残酷的现实:“北溪”管道的毁灭,虽然重创了德国经济,但同时也永久性地斩断了俄罗斯以能源作为其战略筹码的能力。

尽管“北溪”管道是德俄合作的产物,但它的存在,早已成为欧洲,尤其是德国自身安全的致命软肋。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德国近一半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供应。这种能源依赖,使得德国在面对俄罗斯时,投鼠忌器,无法采取强硬立场。

“北溪”管道是德国与俄罗斯之间最具象征性的能源通道,旨在绕过坚决反俄的波罗的海三国,通过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大量天然气。

当年的德国试图通过修建“北溪”,在保证俄罗斯与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翻脸时,仍能拿到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是德国当年选择的战略投机。

而当2022年2月战争爆发后,德国的“绥靖”政策饱受诟病,其根源正是这根深蒂固的能源依赖。但最终俄方也在当年夏季中断了“北溪1”输气,而“北溪2”则从未投入运营。

因此,2022年9月“北溪”管道的毁灭,对德国而言,是一场“壮士断腕”式的剧痛,但也是一次“破茧重生”的契机。

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永久性地终结了俄罗斯以能源为首的战略筹码,迫使德国和整个欧洲加速能源转型,走向真正的战略自主。

【背后的共同意志:德国为何力挺乌克兰到底】

德国的沉默,并非对盟友破坏行为的纵容,而是对这一“壮士断腕”式战略成果的默认与保护。

毕竟一旦公开追责,整个西方“挺乌抗俄”的道德叙事将崩塌,德国自身也将陷入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危机。

正因如此,德国选择了一条“向前看”的道路。它将“北溪”事件视为战争背景下的“特殊行动”,并将其后果归咎于俄罗斯。为了证明自己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德国必须将支持乌克兰进行到底。

最近,德国宣布未来几年保持每年向乌克兰提供90亿欧元的援助,德军重装旅永久驻扎立陶宛,总理默茨甚至暗示可能出兵。

这一系列举动,是在向世界宣告:德国已经将自身命运与乌克兰的存亡捆绑在一起。它挺的不仅是乌克兰,更是自己用“北溪”之痛换来的、一个摆脱俄罗斯天然气的新欧洲秩序。

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的呼吁——“我们必须结束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正是欧洲共同意志的体现。

德国的立场,是整个欧洲的选择:安全高于经济利益,团结高于道德困境。这场博弈充满争议,但德国和欧洲已别无选择。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美国智库:美国应庆幸中国没这么干,否则我们将进入“中国世纪”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