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全球贸易领域爆发一场激烈交锋。多个发达国家联合向中国施压,要求撤销两项关键禁令:洋垃圾进口禁令和稀土出口管控。
这些国家声称禁令导致其经济损失超过百亿美元。然而,中国方面立场坚定。在禁止洋垃圾进口这件事上,经济学家温铁军曾经更是直言不讳地回应:“轮不到你发言”。
这些都凸显了中国在环境治理和资源主权问题上不容妥协的态度。
洋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两条禁令
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固体废物进口国。上世纪90年代,国内工业快速发展面临原材料短缺,从1995年开始大量进口废钢铁、废纸和废塑料等废弃物,年进口量达450万吨。
广东贵屿镇成为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当地近九成家庭参与电子垃圾拆解,年产值一度高达50亿元。
然而辉煌的背后是沉重的环境代价,土壤铅含量超标上千倍,癌症发病率显著上升,空气刺鼻、河水发臭成为常态。
这样的“毒镇”在全国不在少数。工人们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作业,废水直接排放,重金属渗入土地。中国以环境为代价,为发达国家处理了数十年的垃圾问题。
2017年,中国做出历史性决定:禁止进口24种固体废物。这一决定立即引发全球震动。
过去,发达国家处理一吨垃圾只需要出口掉就行了,仅需5美元,而自己自行处理则需要七八十美元。禁令实施后,美国2018年额外支出了数十亿美元处理费用,港口堆满无处可去的垃圾,回收企业接连倒闭。
这些国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向中国施压,要求撤销禁令。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也是《巴塞尔公约》 的缔约国,该公约明确禁止危险废物跨境转移。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已退运固体废物4000多批次,立案侦办走私废物刑事案件589起。2024年查证的固体废物重量比2020年减少了96%,成效显著。
如果说洋垃圾禁令是环保举措,那么稀土管控则是资源战略调整。2023年,中国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控;今年4月,进一步对七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的核心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和导弹制导系统。中国拥有全球98%的稀土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重稀土的开采与加工上几乎形成垄断。
这一决定立即引发发达国家强烈反应。美国的特斯拉、日本的芯片制造商、欧洲的风电设备企业纷纷报告材料短缺。据估算,直接损失超过百亿美元。
美国、欧盟和日本联合向中国施压,指责其“违反贸易规则”。但中国方面明确表示:“稀土资源属于中国,如何管理是我们的主权问题”。
稀土开采的真实成本,温铁军这么说的原因
西方国家只看到稀土管控带来的损失,却忽略了中国人付出的环境代价。江西赣州作为主要稀土产区,多年的开采已让当地山体变得光秃秃,水质污染严重,庄稼难以生长。
当地居民回忆:“过去这里山清水秀,如今空气中都弥漫着尘埃”。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过去以极低价格出口稀土原料,每吨仅售几万元,而经过加工后的零件却能卖到几十万。
我们只赚取了微薄利润,却将环境污染留给了国内,治理这些污染所需的成本甚至超过了所赚的钱。这种不公平的贸易格局,注定不可持续。
面对多国联合施压,中国经济学家温铁军曾在北京的论坛上做出强硬回应:“轮不到你发言”。这句话背后有着坚实的事实依据。
美国人均每年产生773公斤垃圾,是中国的三倍。过去美国把2.78亿吨垃圾运到中国处理,如今却不想承担责任。温铁军直言:“这些发达国家习惯了让别人为他们的环境问题买单,现在自己掏钱了就不乐意了”。
在稀土问题上,中国为外国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几十年的廉价资源,而现在他们希望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却拒绝接受中国的合理要求。这种双重标准显然有失公平。
中国的禁令符合《巴塞尔公约》关于禁止危险废物跨境转移的国际规定。环境不是谁的后花园,资源的管理是中国的主权。
中国实施禁令并非单纯限制,而是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在稀土领域,中国正从原料出口转向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2024年,国内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三成。激光材料、高端磁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自主生产。这种转型有助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
在废物处理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也在提升。废纸回收率超过90%,塑料回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端钢材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巨头,能够制造航母和高铁。
赣州的矿区开始恢复绿化,贵屿镇关闭了许多污染严重的小作坊,建立了环保处理厂。空气开始清新,绿水青山不再只是口号。
中国的禁令促使全球产业链重组。美国开始在澳大利亚开采稀土,但成本是中国的三倍。日本尝试从废旧电器提炼稀土,但年产量仅有几吨。
这些国家真正意识到,失去了廉价的供给和外包的环保责任,他们的产业模式正面临挑战。2024年联合国环保大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政策逼迫全球重新思考环保责任”。
中国墨西哥商会主席埃弗伦·卡尔沃·阿达梅表示:“实现贸易关系多元化并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是一项挑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西方国家:他们也需要减少对单一国家资源的依赖。
多国联合施压要求中国废除禁令的事件,揭示了全球环保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发达国家长期将高污染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自己则扮演“环保典范”。中国的禁令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格局。
从洋垃圾禁令到稀土管控,中国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我们不仅要对本国环境负责,还要对全球生态系统负责。西方国家与其指责中国,不如反思如何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绿色生产。
地球只有一个,不能总让一部分国家承担污染代价,另一些国家坐享其成。咱中国的禁令正是对这种不平等格局的纠正,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