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动延长关税休战期,美国却突然抛出500%的石油关税威胁;英伟达刚获准恢复对华芯片出口,中国反手启动安全审查,特朗普在关税一事上反复无常,却发现最大筹码正被中方技术性”拆解”,这场贸易战美国注定赢不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中美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的第三轮中美经贸会谈已经于29日落幕,但这场谈判并不是很愉快。
尽管中方确认将24%的对等关税暂停措施再延90天,但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表态却令人疑惑,他一边强调会谈”有建设性”,一边却没有签字,声称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手里。
更令外界关注的,其实还是美国在此次谈判中甩出来的“筹码”,贝森特在谈判中开出条件,要求中国不得购买俄伊的石油,否则就要让中国关税重新飙至500%。
美国之所以用俄伊石油来威胁中国,就是想把单纯的贸易谈判变成一场地缘政治。表面打着”制裁俄罗斯”的旗号,实则暗藏三重算计:既能抹黑中国”资助战争”的形象,又能离间中欧关系,更能为对华贸易战寻找新借口。
面对美方无理施压,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掷地有声: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有权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需求自主决定能源政策,任何胁迫手段都无助于问题解决。
这番表态既划清了红线,中国不会接受任何损害核心利益的要挟,也点明关键,加征关税从来都是双输选择。
若美方执意重启关税战,不仅会令前期中美经贸磋商成果化为泡影,更将迫使中国采取反制措施,这个后果需要美国自己掂量。
同样进口俄油,印度收到的是8月1日的最后通牒,中国听到的却是”500%关税”这样的鬼话,这种双标恰恰说明,当碰到真正掌握反制武器的对手时,美国的”二级关税”只敢停留在口头。
而在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征500%关税之后,中国突然对英伟达H20芯片启动安全审查,表面查的是技术漏洞,实际打的是美国”芯片制裁”的七寸。
毕竟全球40%的芯片市场在中国,当审查范围可能扩大到美光等其他美企时,硅谷的股价比美国的政客更早嗅到危机。
美国政界长期将高端芯片视为对华施压的王牌,从拜登到特朗普,芯片禁令始终是制裁工具箱里的”明星产品”。
要知道这批H20芯片本就是美国商务部特批的”降配版”,白宫原本指望用这类技术放行换取中国在稀土出口等领域的让步。没想到等来的不是预期中的妥协,而是一份措辞严厉的安全质询通知书,这个转折让CNBC等美媒直呼”白宫遭遇当头棒喝”。
中国的这一反制,必然会让美国清醒,让美国明白,全球科技供应链的指挥棒并非永远握在美国手中,而美国企业能否承受失去世界最大半导体市场的代价?
最令白宫不安的,是中国在此次交锋中展现出的技术底气。
十年前美国禁运高端芯片可能让中国科技业伤筋动骨,但如今华为昇腾芯片的性能已逼近英伟达A100。
中国网信部门选择在此时启动安全审查,某种程度上是在宣告:我们有能力用国产方案替代存在安全隐患的进口芯片,所谓”科技制裁筹码”正在快速贬值。
经过多轮贸易战较量,美国想必已深刻体会到中国反制能力的强悍。这些惩罚性措施无法真正伤及中国核心产业,反而可能助推中国产业链升级。
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多元化的贸易伙伴网络,构成了抵御单边制裁的”防震系统”。
中美经贸博弈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当中国在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快速突破时,美国试图通过能源议题制造牵制。
但现代国际关系早已不是零和游戏,中国坚持的”非对抗性竞争”理念正在重塑博弈规则。
中国在维护能源安全的同时,持续扩大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出口,这种竞合并存的态势让单纯遏制政策越来越难以奏效。
事实上,美国内部对华政策也存在明显裂痕,美国商务部很清楚,和中国完全脱钩不现实,这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致命打击。
美国若不能正视这种结构性变化,继续沉迷于单边制裁的旧剧本,最终只会徒增战略损耗,中美关系的正确相处之道,应当是在承认差异中寻找共同利益,在管控分歧中开拓合作空间,而非一味的胁迫。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