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中国新闻 李在明拒绝出席中国阅兵,王毅挂断电话,送了韩国一句话

李在明拒绝出席中国阅兵,王毅挂断电话,送了韩国一句话

前言

中韩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额,愣是没让韩国睁眼看清现实!

李在明出任韩国总统之后,中国国内的很多网友其实对他充满期待,并认为韩国在它的带领下,将使中韩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可没成想,面对中方友好的阅兵邀请,李在明当局却在美方的影响下选择不去。

面对韩方的这种做法,外交部长王毅用一句话回应了这件事情……

阅兵邀请成照妖镜

李在明6月3日刚坐上韩国总统宝座,竞选时那句“改善中韩关系”的许诺还言犹在耳,可没过俩月,他就用实际行动打了自己脸。

中方早在6月就递出邀请函,力邀李在明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区域和平担当的舞台。

应该说,中方的阅兵邀请本是中韩关系回暖的绝佳机会。

可李在明却在此事上显得异常犹豫和短视。

他非但没有把握这次机会,反而在美国的压力下,选择了拒绝。

不仅如此,就在拒绝前一周,韩国最大造船企业HD现代重工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签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表态要“联手对抗中国造船业崛起”。

更别提特朗普政府对不断进行关税威胁,从而逼得韩国在台海、南海等敏感议题上频频向美“表忠”。

李在明的婉拒,等于在外交天平上狠狠压向美国,这一举动,无疑让中韩关系的回暖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韩交易成屈辱“城下之盟”

7月28日,中韩外长通话成了整场博弈的高潮。

王毅外长在与韩国外长的通话中直接表示:中韩关系要独立自主、不受第三方制约;坚决反对“脱钩断链”。

这些话像一记重锤,砸在了韩国的心头。

尤其是“独立自主”,点破了韩国在美中夹缝里“既想吃中国饭,又想抱美国腿”的骑墙幻想。

但在现如今的国际秩序下,韩国的骑墙却会对其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

几乎同一时间,美韩贸易谈判的靴子落地,韩国付出的代价让人瞠目结舌。

7月31日,特朗普宣布对韩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比此前威胁的25%略低。

但韩国得掏出3500亿美元的“大礼包”:1500亿直投美国造船业,1000亿采购美国能源,外加全面开放农业和汽车市场,仅换来部分关税豁免。

这哪是平等交易,分明是“城下之盟”!

韩国经济智库警告,这协议将导致韩国出口竞争力下滑3.2%,尤其对依赖中国市场的半导体和石化产业冲击最大。

而这场通话和交易,活生生把韩国的外交困境摆上台面:一边是中国的巨大市场,一边是美国的军事保护伞。

如此两难境地下,韩国该如何寻找出路呢?

战略自主成唯一出路

王毅那句“做名副其实的战略伙伴”,不仅是对韩国的当头棒喝,更点出了韩国的深层困局:经济命脉系于中国,安全命根却被美国死死攥住。

2024年,韩国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5.7%,远超对美的15.3%,半导体、汽车、电池等支柱产业更是仰仗中国市场。

可与此同时,驻韩美军2.8万人的存在、“核保护伞”的承诺,以及美日韩“芯片同盟”的捆绑,让韩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李在明的拒绝,不仅是屈从美国压力,更是在重蹈历史覆辙。

2015年,朴槿惠顶着国内保守派“卖国”的骂声出席中国阅兵,结果回国后被政敌围攻,最终黯然下台。

李在明显然不想重演悲剧,可他忘了,历史从不重演,却总有相似的代价。

韩国现在的选择,等于在“资敌”与“自残”间走钢丝。

帮美国重振造船业,等于亲手培植中国在全球市场的最大对手;向美开放市场,又让本国农业和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从不以盟友利益为重,韩国掏出3500亿换来的,不过是一纸空头支票。

韩国若继续在美中之间摇摆,经济根基被掏空、安全命脉被操控的日子,恐怕不远了。

此外,这场外交风波,还暴露了韩国社会内部的撕裂。

保守派叫嚣“亲美抗中”,进步派担忧经济断崖,网民在社交平台吵翻天,有人直言:“李在明这是把韩国往火坑里推!”。

可以说,在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下,想要“两头跳舞”的韩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抉择与挑战。

对于韩国而言,或许他们需要仔细想一想何为“战略自主”了。

结语

拒绝中国阅兵的决定,看似是李在明的一次“识时务”,却可能让韩国付出远超想象的代价。

韩国若不能从大国夹缝中找回战略自主,经济账单和安全风险的苦果,迟早要自己吞下。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下跪的代价太大,莫迪决心跟美国死磕到底,关键时刻中国敞开大门

4万亿芯片巨头埋雷中国,人民日报质问英伟达:该拿什么相信你?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