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全球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上升至9.045万亿美元,较上月小幅增长。
然而,中国作为第三大美债持有国,其所持美债却连续第三个月下降,5月减持幅度达9.8亿美元,总规模降至7563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比之下,日本和英国分别小幅增持,总额分别达到了1.135万亿和8094亿美元。
表面看,外国资本仍在流入美债市场,但中国的动向却格外值得关注。
当前美联储仍维持高利率政策,叠加美元指数强势运行,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中国资金外流风险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出售美债可获得流动性,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
这是一种短期操作逻辑。
美债
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减持美债已经延续多年,从2010年代的峰值超过1.3万亿美元,一路降至目前不到7600亿美元。
这背后并不是中国经济缺钱,而是中方对美元信用本身的深度不信任。
中国减持美债,等于是在慢慢拆解这场金融游戏的根基。
与此同时,美方仍强装镇定,因为日本与英国等国家一直在增持,看上去接盘侠源源不断,似乎美国的信用毫无问题,但性质完全不同。
一方面,这些国家是美国核心盟友,其美债增持可能是外交配合的结果;
另一方面,其规模变化并不显著,只是小幅增持,更多是基于短期市场利率走势的收益判断,而非战略储备方向的调整。
美元迟早要暴雷
值得注意的是,美债利率虽上升,但债务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预计在2025年将再度突破2万亿美元。
美债的系统性风险正在积聚,美信用评级也频频遭遇警告,穆迪与惠誉都曾对其财政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美方现在强装镇定,其逻辑是,认为总会有人跳出来给美国续命,但部分国家增持实际上只是短期套利行为,并不具备对美元体系续命的作用。
换句话说,这些接盘者,只是延缓美元信用衰退的缓兵之计,而非真正的支柱,更不是看好美国的经济和信用。
燃烧的美元
中国此举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它标志着中国已不再把美元资产作为核心储备,而是正向多元去美元化过渡。
这包括增加黄金储备、加强与中东、东盟、非洲等地的本币结算机制、在全球推动数字人民币。
这些做法表明,中国正在以实际操作,构建一个不依赖美元清算系统的外部资产结构。
而一旦中国这个世界最大制造国和最大出口国逐步脱离美元体系,那些依赖美债回流维持赤字和货币政策稳定的结构,必将受到冲击。
到那时,美债将不再是全球最安全资产,反而会沦为全球最大政治风险资产。
在金融市场上,信心比数据更脆弱,也更具传染性。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美元等于安全”的神话,金融秩序重塑的拐点就已经到来,这不仅是市场行为的变化,更是一个时代转折的信号。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