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一条重要消息在财经圈炸开了锅:国内的互联网监管部门发出了明确通知,要求国内领先的科技公司立即停采购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的所有人工智能芯片,并且也要终止手头上的相关订单。
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扔进了平静的湖水,激起了一圈圈涟漪,暗藏的产业角力和战略思路,真是得琢磨琢磨。
其实,早在9月15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已经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的调查了。
这些操作可不是孤立的事儿。中国要求国内的科技企业停止购买英伟达的所有AI芯片,这绝非“突然出手”,更像是之前一些矛盾逐渐积累后集中爆发的一次强烈反应。
咱们先聊聊英伟达自己这边的问题怎么样。
英伟达和中国市场之间的那些不太愉快的事,早就有一段历史了。
美国搞芯片出口限制的事一出来,英伟达的反应让人眉头一皱,真是令人失望透了。
它一边不卖高端芯片,另一方面又推出了号称“中国专供”的版本。
只不过,这些“特供版”芯片的性能跟原版比起来降了不少,价格也没啥优势,搞得用这些芯片的企业都挺为难的,真正觉得挺“憋屈”的。
更让人担心的是,连H20这类“特供”的产品,产能都出了点儿问题。
许多中国公司已经下了订单,可就是迟迟收不到货。
而且,美国芯片总让人担心里面藏有安全后门这个事儿,这个难题一直没能彻底搞定。
试想一下,如果那些承载企业核心信息,又连接公共服务的服务器里,装着可能藏有“后门”的美国芯片,谁还能心安理得呢?这可不是吓唬人的事,近几年,美国靠技术优势搞监控的例子可是层出不穷。
不仅如此,美国在芯片方面的“公开施压”行动,也是毫不掩饰,毫无顾忌。
高端芯片一说禁售就禁售,这背后的目的一清二楚,就是想靠技术封锁,把技术领先的优势紧紧握住,搞死中国的科技产业。
在这整个过程中,英伟达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太光彩,算得上是个不太好的典范。
它一边踊跃响应美国的禁供措施,停止供应高端芯片;一边又推出缩水不少的“中国特供版”芯片,价格还没降,功能却大打折扣。
这明显把中国市场当成了“冤大头”,肆无忌惮地牟取利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互联网监管部门决定暂停科技企业购买英伟达的所有芯片,这样的做法显得特别合理而且非常必要。
这可不是单纯的“冲动行事”,而是对美国技术霸凌进行的一次有力反制,也是中国维护产业安全和公平市场环境的一贯坚定举措。
很明显呢,中方从展开反垄断审查到停止采购,这一连串动作其实是在逐步梳理那些“不公平合作”背后的问题。
企业采购芯片呢,主要是为了推动业务的拓展和技术的创新,不能在采购环节碰到“卡性能”、“卡交付”或者“担风险”这些烦恼。
要是芯片性能跟不上需求,又不能保证按时交付,还存在安全隐患,企业怎么能安心地推进发展呢?挺有意思的是,美方对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反应非常激烈。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不讳地表示,恰在中国公布对英伟达进行反垄断调查的这个时间点,实在是太不巧了,话语里满是不满和抱怨的味道。
可偏偏他偏偏就没有正视美国自己那些个麻烦事。
得说,这之前美国在跟中方开始谈判之前,突然把中国23家企业列入了所谓的“实体清单”,里面还包括不少涉足半导体行业的公司。
这明显是故意打压的举动,而中国马上就展开反垄断调查,算得上是一种“相应”,也算是对美国不公平行为的合理反击。
归根到底呢,中国在产业合作上的底线越发清楚:想合作没问题,但得确保公平合理,安全有保障。
不能一边享受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好处,一边又搞各种限制,妨碍中国产业的成长。
中国对于维护自身利益和确保产业安全这事儿态度很坚决,绝不会模棱两可。
这次事情,不光是对英伟达那些不太合理的操作给个回应,也算是推动咱们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迈出的一大步。
一直以来,中国在芯片技术上对美国还是挺依赖的,这也导致咱们在产业发展中时不时会遇到“卡脖子”的困扰。
要指依赖美国的芯片,意味着咱们只能跟着别人走,没法自主掌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受到不少限制。
只有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把芯片技术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才有可能真正避免“卡脖子”的困境,让产业走得更长远、更稳妥。
而且,中国的市场向来不是谁的“后花园”,只要企业想在这儿挣钱,就得遵守公平合作的规矩,尊重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
未来的路上,无论美方再闹出什么“幺蛾子”,外面形势再怎么变幻莫测,中国坚持自主创新、保障产业安全的脚步只会更加坚决,一直走下去。
中国有底气,也有实力在半导体行业里搞出自主创新,打造一套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更是为了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争取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站稳脚跟。
咱们就坐等着看吧,中国半导体行业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会擦出啥样的火花,闹出多大的精彩!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