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美债,很多人脑袋都大了。一方面,美债规模大得离谱,今年3月就超过36.2万亿美元,2025财年联邦政府债务预计达37.1万亿美元,算上州地方债务合计40.3万亿美元,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怵。
可另一方面,又有人说美债对美国压根不是问题,这矛盾说法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啊,这两种观点并不冲突,只是讨论的角度不同。
之前美债拍卖风波不断,市场对美债的反应和预期都不太乐观。就拿6月13日30年期美债拍卖来说,拍卖前市场预计利率会达到4.859%,这数值相当高了。
但实际拍卖结果却出人意料,220亿美元的30年期美债得标利率是4.844%,比预期还低,而且下压幅度是去年11月以来第二大。
这次拍卖的投标倍数也很亮眼,达到2.43,是今年第二高。更关键的是,这次没有出现尾部利差,上次拍卖尾部利差还有2.6个基点。
再看认购情况,海外央行和大型机构这些间接认购者拿下了65.2%,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高纪录,而一级交易商只接盘11.4%,是去年到现在的最低水平。
可能有人对这些术语犯迷糊,咱打个比方。就好比我摆摊卖煎饼果子,手艺好,大家都来买,但我一天最多做100个,可排队的有1000人,这10倍的人数比例就是投标倍数。
我跟大家说每个煎饼少用时4.844秒,大家觉得不行,得4.859秒才买,这两个时间差就像美债拍卖的利率差值,叫尾部利差。
而一级交易商就像我提前找好的哥们,要是煎饼卖不完,他就得兜底买下剩下的。
这么一解释就明白了,这次美债拍卖,大家对价格更宽容,愿意买的人多了,兜底的人接盘少了。虽然不能说美债依旧独步全球,但在当下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下,美债能有这表现,确实展现出很强的韧性,从这个现实角度讲,美债现在还不算大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美国有一套独特的 “印钞魔法”。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配合默契,只要架构不变,他们就能凭空创造资金。
简单来说,美国可以直接印美元。财政部发行美债,相当于打欠条,美联储组织市场用美元买美债,美债就成了可交易的金融产品,美元到了财政部手里,买家们拿到带利息的欠条。
财政部拿这些钱去搞政府支出、军费、社保,钱就流入市场。要是市场缺钱,出现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就下场印钱,既当拍卖执行者,又当一级交易商,还从二级市场买美债,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这套操作是美元体系的根基之一,美债本质上不是简单的借款,而是美国政府给私营部门的金融工具。政府通过美债把美元给到私营部门,帮助他们盈利。
而且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角度看,美债让海外投资者购买,不是为了筹钱,而是给美元持有者提供安全又流动性强的资产,以此管理美元体系的利率和流动性。
过去,美债靠着美国军事霸权,被认为是无风险投资品,成了全球资产定价的基准。其他国家借钱时,利息都得和美债对比。
同时,美债安全、利率固定,很适合当抵押品,在全球回购市场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为啥76.5%的美债都在美国内部持有。所以从理论上看,美债再多,美国都能靠印钱解决,确实不是问题。
但把视角放到全球,美债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5月份特朗普去中东转了一圈,回来号称达成超1万亿美元交易,当时穆迪下调美国主权评级,贝森特想用这事安抚市场。
可这交易内容是什么?这些中东国家没买美债,而是把美元盈余换成武器、飞机、基础设施、芯片这些实物。
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曾经支撑美元体系的海湾能源国家,对美债不感兴趣了,他们在为脱离美元依赖做准备。
再看中国,美债持有量从过去的万亿级别,慢慢降到今年4月的7570亿美元。要是各国都这么干,美债这个金融工具就麻烦大了。
大量抛售美债会带来巨大的美元发行需求,一旦美国被逼到只能靠印钱消债,更大的金融动荡就会发生,这才是我们说的美债 “爆雷” 时刻。
说到底,美债是不是问题,得看从哪个角度看。在美元和美债的内部体系里,或者只看当下经济层面,美债目前还能稳住。
但放到全球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债早已暗藏危机,只是还不知道这颗 “定时炸弹” 何时引爆、以什么方式引爆。
下次再有人说美债不是问题,咱就得先问问,他说的到底是哪个层面的 “不是问题”。美债未来走向如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