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货币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主动抛售美债、以本币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如今已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跌至30年来新低,标志着维持数十年的美元霸权体系正在出现裂痕。
人民币国际化则在这场变局中逆势突围,不仅突破了部分国家的制裁与封锁,更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
美元霸权真的在走向终结吗?人民币又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撕开突破口,为中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问题的答案,既关乎全球经济格局的必然演进,也离不开中国自身稳健的战略布局与制度创新。
事实上如今席卷全球的“去美元化”浪潮,早已不是某一国的孤立行动,而是多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国家用实际行动“逃离美元陷阱”,2023年3月巴西宣布与中国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双边贸易无需再以美元中转,直接以人民币和雷亚尔结算,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中巴贸易成本,推动两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紧随其后,印度也与马来西亚签署本币结算协议,通过本国银行体系搭建独立于美元的支付渠道。
东盟则将减少对美元依赖纳入区域合作议程,印尼总统佐科更是公开呼吁成员国逐步停用Visa和万事达卡等外国支付系统。
这些举措背后是各国对美元霸权长期“武器化”手段的反感和警惕。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地位,频繁将货币工具政治化,对他国实施金融制裁、冻结海外资产。
这种单边主义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性,更为致命的是,美国自身的财政危机正动摇美元信用根基。
截至2025年,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6.2万亿美元,全年有3万亿美元债务到期,仅利息支出就可能高达1.3万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支出的近五分之一。
为应对债务压力,美国自1939年以来已108次上调债务上限,这种“借新还旧”的模式让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持续下滑。
2025年5月,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升至5.089%,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升至4.595%,收益率飙升反映出全球资本对美债的抛售恐慌。
中国作为美债主要持有国之一,已连续8个月减持美债,持仓降至7590亿美元,较峰值减少近40%,这不仅是中国对自身资产安全的主动防护,也折射出全球对美元资产风险的担忧。
在美元信用不断削弱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正以稳健步伐逆势前行,成为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对外收支的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位列第三。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经常项下结算16.27万亿元,直接投资结算8.25万亿元,展现出强劲动力。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基础设施,CIPS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9月末,CIPS已接入1700余家境内外参与者,覆盖全球六大洲18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法人银行。
2024年,CIPS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总额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40.3%。
不仅如此,人民币国际化还体现在储备货币功能的持续提升,目前全球8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88%,稳居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较2016年IMF首次公布数据时的1.08%增长逾270%。
离岸人民币市场日益成熟,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贷款余额近7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为人民币全球流通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华发行熊猫债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32%;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150%。
越来越多国际主体认可人民币的融资功能,人民币正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选择。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战略价值尤为突出,它有效降低了外贸和投资的汇率风险,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避免了因美元波动和美国制裁带来的贸易中断。
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人民币结算,成功规避了汇率损失和制裁风险,保障了供应链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还提升了中国在全球金融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让中国更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人民币国际化也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成熟,推动国内金融机构提升国际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金融支持。
中国始终坚持稳健、互利共赢原则,明确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为了取代美元,而是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
中国央行多次强调,将持续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扩大网络覆盖,提升服务效率,尊重各国货币主权,让市场在货币选择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充分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互利共赢的核心导向。
在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的关键阶段,中国正以稳健步伐,通过互利共赢合作,打破制裁壁垒,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公平、多元、稳定的重要契机。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