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中国新闻 中美利差倒挂终结!美联储降息,中国货币政策终于松绑

中美利差倒挂终结!美联储降息,中国货币政策终于松绑

最近两个月,有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川普没再催促鲍威尔降息,而鲍威尔反而主动释放了鸽派信号,不仅暗示美联储长期推进的缩表计划可能快结束了,还让10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更关键的是,缩表结束让明年的货币宽松政策有了更大想象空间,全球市场都在调整对美元周期的预期,这一系列变化正悄然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政策转向信号:从缩表到降息的预期升温

要理解这次政策转向的意义,得先回顾美联储这几年的操作。自2022年中开始,美联储一直在推进量化紧缩,也就是大家说的缩表,目的很明确——消化疫情期间向市场注入的巨额资金。

打个比方,原本市场上流动的钱有100块,美联储从2022年到2025年持续从市场”抽水”,现在已经降到了70-80块的水平,市场流动性自然就没那么宽裕了。

从具体数据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期间的9万亿美元峰值,降到了目前的6.6万亿美元,缩表力度相当大。

而鲍威尔近期在费城商业经济协会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可能在未来数月接近缩表的节点”,这一表态直接点燃了市场对宽松政策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他提到正在密切监测流动性指标,包括回购利率上升、特定日期市场压力等迹象,这说明美联储在调整政策时格外谨慎,避免重蹈2019年9月货币市场异常紧张的覆辙。

随着缩表结束的信号释放,全球大行纷纷上调明年美联储的降息预期,目前普遍认为会降息3-5次,这意味着美元很可能即将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

鸽派转向动因:政治窗口与经济数据双重驱动

鲍威尔从之前的鹰派转向鸽派,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首先是政治环境的变化,最近川普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调停加沙战火,一边联合盟友进行全方位遏制,根本无暇顾及给美联储施压。要知道,美联储作为全球央行,其独立性至关重要。

如果川普频繁喊话施压,而美联储随之调整政策,就会让投资者觉得货币政策变成了政治工具,这会直接动摇美债的避险属性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所以在川普无暇干预的这段时间,鲍威尔主动软化政策基调,反而巧妙地维护了美联储的独立性。

其次是经济数据给出的明确信号。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始终紧盯两个核心指标:通胀和就业。理论上,最佳的降息窗口就是通胀得到有效控制且失业人口开始增长,而目前美国经济正处于这个节点上。

从通胀数据看,CPI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3.4%降到了2025年9月的2.8%,今年以来也一直稳定在3.0%-3.2%区间,虽然没达到最理想状态,但已处于可控范围。

就业市场则呈现明显的降温趋势,7月新增非农就业仅7.3万人,低于10.4万的预期;8月更是降至2.2万人,远低于7.5万的预期;9月因为美国政府停摆,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停滞,干脆暂停公布。

这种通胀降温叠加就业承压的局面,给了鲍威尔”借坡下驴”的机会,既顺应了市场对宽松的需求,又不会显得是在迎合政治压力。

全球影响链条:美元贬值下的资产重构

美联储的政策转向绝非美国国内事务,而是会引发全球资产的连锁反应。

摩根斯坦利预测,到明年年底美元可能贬值10%,不要小看这10%的跌幅——美元作为全球资产的标尺,这把”尺子”缩短10%,相当于全球其他资产相对升值10%,几乎所有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在美元降息周期中,美元流动性会重新流向全球市场,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日子会明显好过。

回顾历史就能发现这种规律:90年代美联储大降息推动了全球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2000年初的降息周期更是直接促成了那几年的全球经济大爆发,虽然也为2008年金融海啸埋下了伏笔。

对中国而言,之前一直被中美利差倒挂束缚了货币政策空间,明年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这个限制会彻底解除。

届时央行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释放流动性,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都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总的来说,美联储从缩表转向宽松的政策调整,是政治环境与经济数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标志着美元周期的重要转折,更会重塑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和各国的货币政策空间。

对全球市场而言,接下来需要适应的是一个流动性重新宽松的环境,而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战略机遇期。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朗普为何突然服软?原来是中国这招捏住美国七寸!

忍耐5天后,中方对美打响第二枪,交易已全面冻结,中美相互征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