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新闻中心 这次印度访华全是反效果,帮中国彻底下决心,在西藏开工重大工程

这次印度访华全是反效果,帮中国彻底下决心,在西藏开工重大工程

就在这个周末,我国在西藏的重大工程项目“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就在同一时间,副部级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立,标志着这项总投资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全面启动。

耐人寻味的是,距此仅五天前,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刚刚结束访华行程。他在北京反复强调“需要解决包括水资源合作在内的长期问题”。然而中国外交的回应冷静而坚定——当苏杰生的专机飞离北京,雅鲁藏布江上的推土机引擎随即轰鸣启动。

可能有些朋友不了解,这个雅鲁藏布江的项目,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落子。在当前国际局势紧张,我国随时可能面临爆兵、爆装备的决策,因此,生产电量将会成为最大的限制。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对于这个规划数十年的超级工程,印度始终如鲠在喉。2025年1月3日,印度外交部率先发难,宣称已向中国转达对修建水电大坝的“担忧”,要求中方“确保下游国家利益不受损”。此后半年间,印度外交官员在中印各级别会谈中至少四次提出跨境河流问题,核心诉求聚焦两点:恢复分享雅鲁藏布江水文数据、提高项目透明度并开展磋商。这些动作与七年前印度阻挠中国在澜沧江建坝的外交施压如出一辙。

面对印度汹汹来势,中国采取了一套精准的组合策略。一方面,中国向联合国提交20年积累的水文数据及300多次生态模拟实验报告,用科学证据表明水电站将使下游水流更稳定。另一方面,中国加速与尼泊尔、孟加拉国签订“电力换港口”协议,用人民币结算的清洁电力撬动区域合作。当印度《时报》在7月炒作“中国截流将致恒河下游5亿人陷入用水危机”时,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早已揭示:印度实际可用水量仅12%依赖雅鲁藏布江。

苏杰生访华之际,印度看似攻势凌厉,实则外强中干。2025年6月莫迪参加G7峰会遭冷遇——既无单独会谈也无欢迎合影,会后美国更对印度钢铁、汽车等征收25%关税,导致失业率飙升至12%以上。军事上印度双线受制:5月印巴空战中,巴方使用中国歼-10CE击落印度战机;陆军总司令坦言无力同时应对中巴压力。经济困局更触目惊心:2024-2025财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992亿美元,空调压缩机、汽车芯片等70%产品依赖中国供应。当莫迪政府被迫免除中国产品关税挽救供应链时,其“经济自主”的口号已沦为国际笑柄。

印度对华政策的症结,深植于两个无解困局。

其一,印度政坛深陷自我编织的民粹主义梦境。从1月外交抗议到7月媒体煽动“水威胁论”,印度决策层始终回避基本事实:中国雅江工程采用引水式发电,不消耗水资源,且通过调节流量可减少下游洪旱灾害。这种罔顾科学依据的对抗思维,源自印度教民族主义构建的“受害者叙事”。当防长辛格在青岛提议永久解决边界问题后,新德里街头立即涌现“不能向中国低头”的示威人群。民粹绑架理性,使印度外交丧失弹性空间。

其二,中印存在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印度将雅鲁藏布江视为“生命线”——其29%的水量滋养着印度东北部1200万公顷农田。而中国视藏南开发为核心利益:雅江工程每年可为西藏贡献超200亿元财政收入,带动50万人就业,配套公路铁路将彻底强化边境控制力。更深层的是战略对冲:当美国以F-35军售为诱饵拉拢印度围堵中国时,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歼-35战机,瞬间打破南亚力量平衡。印度幻想借美国之力崛起,却未察觉自己早成大国博弈的棋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杰生访华,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欲以水资源为筹码换取边境利益,结果适得其反。印度越是外交施压,越暴露出其经济和军事软肋;越是炒作“中国威胁”,越推动中国加快落实雅江工程——毕竟,当印度连阵风战机维护都依赖法国技术支持时,它既无能力拦截雅江水流,更无实力挑战中国基建。

雅江水电站的开工轰鸣,碾碎了印度外交最后的幻想。当大坝浇筑第一方混凝土,中国向世界宣示的不仅是能源主权,更是对核心利益的坚定守护。工程背后延伸的交通网络与特高压电网,如钢铁骨架般撑起青藏高原的边疆屏障。

印度的民粹喧嚣与战略短视,恰成助推中国决策的最佳催化剂。雅鲁藏布江的涡轮已然转动,它输出的不仅是30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更是旧秩序的瓦解与新格局的诞生——当印度还在为边境营房增筑3200套战术掩体时,中国已在世界屋脊竖起了跨越世纪的能源丰碑。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甘肃首条自主建设的天陇铁路、宁愿过镇也没有过西礼,真实的考量

迟迟等不到中方回复后,美财长露出了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