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球通讯社 新闻中心 日本人正尝试激怒中国,抗战胜利周年将至,日本天皇出访刷存在感

日本人正尝试激怒中国,抗战胜利周年将至,日本天皇出访刷存在感

夕阳下的乌兰巴托郊外,德仁天皇俯身将花圈放在冰冷的石碑前,石碑上刻着“战殁者”三个字。2025年7月6日,这位日本天皇踏上蒙古国土的每一步,都在刺痛亚洲战争受害国的历史神经——他专程祭奠的,是二战期间被苏联红军押解至此的1.4万名日本关东军战俘,其中约1700人死于蒙古的苦寒与劳役。面对镜头,德仁称此为“向违背自身意愿死于异国他乡之人致敬”,却对这些人曾挥舞屠刀蹂躏中国东北的血腥过往绝口不提。

恰在二战结束80周年的历史节点,这场精心策划的“哀悼之旅”绝非偶然。天皇夫妇八天的行程中,出席那达慕大会开幕、参观日资项目等“友好交流”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算计。蒙古国作为中俄之间的内陆咽喉,近年正推进“第三邻国”政策向日本倾斜——2024年底,日本将蒙古列为军事援助对象国,并砸重金开发稀土矿,直指中国稀土供应链的命脉。而蒙古则默契地为天皇开放敏感历史场域,以争议性政治表演换取真金白银。当两国领袖在纪念碑前握手言欢,远在南京的三十万冤魂却在无声控诉:这些被包装成“异乡亡魂”的士兵,正是当年推行“三光政策”、制造千里焦土的侵略者。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天皇启程前四天,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在石川县街头对中国发难。面对美国7月9日关税最后期限的威胁,他仓促调转枪口,无端指控中国“军事支持俄罗斯”,更将中国与伊朗、朝鲜并列,扬言要“向国民诉说可怕之处”。这番在中日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挑衅,恰如为天皇的蒙古行奏响危险序曲——日本政客们正以“受害者”悲情掩盖历史罪责,用对华强硬向美国纳上投名状。

从广岛原爆地到硫磺岛陵园,从冲绳战役遗址再到乌兰巴托战俘碑,德仁的“和平巡礼”始终困在选择性记忆的牢笼里。当国际社会要求其直面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罪证时,日本却将侵略者塑造成蒙难圣徒,甚至不惜违反《波茨坦公告》对战争责任的定性。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操弄,在特朗普政府对日挥舞关税大棒的阴影下更显功利——焦虑的东京政权正试图以邻为壑,借激怒中国带来的外交冲突,转移国内压力。

蒙古草原的风吹过纪念碑上的日文铭文,带不回对侵略的忏悔,只留下地缘博弈的刺骨寒意。当日本自卫队的装甲车以“援助”之名开进戈壁,当稀土合作成为稀释历史罪责的漂白剂,亚洲人民清醒意识到:军国主义的幽灵从未远去,它只是披上了“和平祭奠”的外衣。而在北京与莫斯科的战略版图上,这场精心编排的天皇“首秀”,终将被中俄蒙能源管道与铁路网的轰鸣声吞没——地理的现实永远冷酷:蒙古向北是俄罗斯,向南是中国,日本再多的外交表演,也改变不了这片土地必须呼吸中俄空气的宿命。

来源丨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马斯克高调政治作秀,第三党在美国为何是死路一条?

下一篇
日本人正尝试激怒中国,抗战胜利周年将至,日本天皇出访刷存在感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1595516

邮箱: info@qqtx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